著名文史学者刘梦溪先生做客“陕西文化大讲堂”谈中国传统文化价值的当代意义
2014-10-30
在历时两个小时的讲座中,刘梦溪教授旁征博引、深入浅出地阐释了“文化”的概念及“中华文化”渊远流长的历史发展沿革,详细讲述了“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的辩证关系,脉络清晰、鞭辟入里。谈到国学,他从国学的概念、产生、历史人物、传统文化的发展、传承等方面进行阐述,认为国学应以经学和小学为主干,他认同马一浮先生关于国学是“六艺之学”的学术理念,建议小学、中学和大学一二年级开设以“六经”为主要内容的国学课程,让学生从《论语》、《孟子》入手,循序渐进,长期熏习,使“六经”的精神义理,成为中华儿女的文化识别符号。
刘教授在解读中国传统文化价值的当代意义中提到:中国构建现代文明需要文化的反思,核心是关于文化精神价值的反思。他通过对中国古代典籍的梳理和这些年的思考研究,总结出传统文化中永恒且具有普世意义的价值观念,即诚信、爱敬、忠恕、廉耻、和同,希望这些价值观念能够根植于每个人心中,更好地传承下去。
刘教授广博的学识、扎实的国学功底、对传统文化的敬意与温情以及儒雅的风范,赢得了现场观众的高度敬仰和阵阵掌声,为“陕西文化大讲堂”系列讲座活动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刘梦溪教授长期从事文史研究和思想文化研究,素以学风严谨、思想明通著称,所涉猎的学术领域均有著作出版,是当代有影响的文史学者和文化学者。主要著作有《学术思想与人物》(2004)、《红楼梦与百年中国》(2005)、《论国学》(2008)、《中国现代学术要略》(2008)、《国学与红学》(2011)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