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图书馆学会中小学委员会联合陕西省图书馆学会启动第十一期中小学馆员培训暨第二期师生文博图书馆研学活动
2023-08-15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贯彻《教育部等11部门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大学生和中小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增强文化自信,西安市图书馆学会中小学委员会联合陕西省图书馆学会,于2023年8月9—10日,开启了第十一期中小学馆员培训暨第二期师生文博图书馆研学活动。本次研学由中小学图书馆管理员和中小学图书馆志愿者组成,继续“西安市大学生携伴名校图书馆志愿者研学”活动。
研学活动第一站参观了赓续中华文脉的种子库中国国家版本馆西安分馆,为了表彰本年度学校图书馆管理先进和育人先进的集体和个人,并践行“读万卷书 行万里路”的宗旨,在学习版本知识的培训后进行了2022-2023年度中小学图书馆第11期基层管理员表彰颁奖,接着由读者服务部主任陪同参观了版本馆。
第二站是号称天下第一楷书的九成宫博物馆,这里是隋唐帝王避暑胜地,有三绝名碑《九成宫醴泉碑》和正书第一的《石墨镌华》碑,参观完博物馆,使我们了解了麟游县当地的历史文化背景;第三站参观了新建成的麟游县图书馆;第四站夜游了西海苑;第五站参观了具有大量古籍的风翔区图书馆;第六站与杭州西湖南北遥望,皆因苏轼而名,人们称之为“姊妹湖”的凤翔东湖,古称“饮凤池”,相传周文王元年,瑞鸟凤凰飞鸣过雍,在此饮水,故取其名。这里也是我国宋代文学家苏轼任凤翔府签书判官时,藉“饮凤池”,挖掘疏浚,扩池而成,因地处城东取名东湖。第七站是迄今为止中国发掘的先秦时期最大的古墓秦公一号大墓。该墓有186具殉人,其中三层台上环椁室置殉人166具,填土中埋人牲20具,是中国自西周以来发现殉人最多的墓葬;椁室的柏木“黄肠题凑”椁具,是中国迄今发掘周、秦时代最高等级的葬具;椁室两壁外侧的木碑是中国墓葬史上最早的墓碑实物。尤其是大墓中出土的石磬是中国发现最早刻有铭文的石磬。最珍贵的是石磬上的文字,多达180多个,字体为籀文,酷似“石鼓文”,依据其上文字推断墓主人为秦景公。第八站是风翔区六营非遗村,六营村有着“中国泥塑第一村”美誉,近年来,六营村大力推行“非遗+旅游”产业链,持续培育研学旅游、沉浸式体验等新业态,以非遗保护促进旅游发展,塑网红地标促进文旅融合,以特色产业带动经济发展。先后荣获“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等称号,是目前宝鸡市人数最多、规模最大的“文艺两新”集聚地,已发展成为宝鸡乃至陕西民间艺术一张亮丽的名片这八个场馆。
行之所见开阔视野,行之所闻启迪智慧,行之所感润泽心灵。本次研学活动充分发挥了学会的桥梁作用和影响力,使得研学人员不仅了解陕西人文历史,更是深入探讨非遗在当下发展的现实意义,对当今农村精准扶贫的新局面有感受、有认知,实践性的拓展了双减后社会教育的广度和深度。师生们在研学中深受启发,收获了知识,培养了社会责任,并一起感受、探索、学习和成长。
颁奖
国家版本馆合影
国家版本馆读者服务中心主任李红雨讲解版本知识
九成宫合影
麟游县图书馆合影
凤翔区图书馆合影
凤翔区图书馆珍贵古籍
东湖合影
六营非遗村合影
国家级非遗版画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