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馍是中国古老的面塑艺术活化石,从先民培育种植小麦时期就有用面粉制作的食品上供、祭祀祖先神灵的记录。彬县花馍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造型生动、色彩鲜艳、民俗气息浓郁、制作精巧细腻的风格特点,最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用面团捏塑人物、花鸟、鱼虫,蒸熟后调涂色彩。其造型千姿百态、粗犷生动、夸张变体,形成栩栩如生的艺术造型。既是观赏性极强的食物,又是反映民间风情的艺术品。
彬县花馍从用途看,分为喜馍和礼馍两类,喜馍用于元宵、端午、重阳节婆家看望准媳妇,或是娘家看望新出嫁的女儿或新出生的子孙。在彬县俗称“追媳妇”或“追节”, 礼馍是用于敬神和丧葬仪式中的贡品,俗称“贡”。
相比元宵、端午,重阳节所用的花馍以枣糕和小摆件为主,枣糕是由三个大、中、小不同的花馍组成,结构相似,分为顶、身、底三层,在造型上中间都以云形环状为支撑,俗称“云云”,顶盖和底座一般制作成狮子、猫等动物。 “正月十五伴红灯送花馍、端午节伴裹肚送艾叶馍、重阳节伴水果送枣糕”,这些都体现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祝福。
在彬县的丧葬礼仪中,“贡”是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贡的制作往往能看出家风及村寨文化背景,彬县的“贡”别具一格,保留了上古礼仪特色。一幅全贡九个,每三个上下固定,顶部叫“贡牌”,装饰以龙戏凤、鱼钻莲、佛手为主,再周身插满制作精巧的各种花卉、动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