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后,翻开老照片,5岁时照相的情景依然清晰可见。那年,村里来了照相的,除了用黑布遮着照相人的头进行咔嚓咔嚓的操作外,还多了一样道具——布景。一张偌大而厚实的布匹上,印着一辆侧停的小轿车,背景是西安大雁塔,小轿车的玻璃窗被刻成了空空的黑框,正好方便来照相的人用脑袋来填充。在照相师的指引下,我跪上一只小凳子,头朝着车窗外随意地望去,载着同样跪着小凳子、副驾驶位置上的弟弟,在西安大雁塔附近的街道上惬意地行驶着。打谷场上熙熙攘攘的人群,大人们呼唤孩子的声音,孩子们排队等候中探头探脑和顽皮催促的稚气,氤氲着几番热闹。村里和我年龄相仿的孩子基本都拥有这样一张开着布景车四周带了锯牙的黑白老照片。
后来,上了小学,有眼光、有思想的村民在外边学得了照相技术,买了照相机,在家里办起了照相馆,十里八村的人都赶来照相,黑白寸照、彩色生活照,取相片时,相袋里不仅装有按张数要求冲洗的照片,还有两边带着正方形小窟窿的深咖啡色柯达牌底片,一张一个底版,照片多的话,就会连接成一长串,活像万里长城的一隅,日后如果再需要的话,可拿着底版进行重复冲洗。
完小毕业照、初中毕业照、中专毕业照都是按照此种方式冲洗出来的。
这种照相方式一直持续到我照婚纱照。放大的主婚照,梳妆台摆放的水晶照,精致的相册,尽管经过简单刻意化妆,技术上加了柔光,进行了美白处理,效果真是出于生活且高于生活,看起来赏心悦目了许多,但还是留有底片的,这一次足有几米长的“万里长城”,颇有一番气势,至今保存倒成了“文物”了。
2005年,儿子出生时,家里买了傻瓜相机,随时随地记录儿子的成长节点,为生活点缀了不少色彩,孩子不经意地长大,一看照片更觉时光飞速。
随着电子产品的飞速更迭,数码相机闪亮登场,手机的照相功能也不断趋于完美,像素不断提高。儿子上小学时,学校已经教孩子在电脑上用电子照片制作PPT了。
如今的手机照相自带美颜功能,绝对能把你装扮得跟明星一样自我靓丽。成群结伙外出旅游,手机上套一个自拍架,摆好姿势,喊声“茄子”,记录美丽瞬间,清晰美观,尔后制作成美篇,分享在朋友圈,美美地在晒一番,生活于是又多了几分时代的情趣和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