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图讲坛】曲哲教授做客陕图科普建筑抗震

陕西省图书馆 2024-01-23

  

主讲人:曲 哲    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地震的损伤能不能完全避免呢?”

  答案是“可以”

  近期,甘肃积石山地震、日本能登半岛地震,引发公众对地震及相关问题的关注。1月20日下午,“陕图讲坛”特邀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工程抗震研究中心主任曲哲教授做客陕图,主讲《防震于未然 ——从建筑抗震到韧性城市》。陕西省图书馆副馆长李录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杨俊芬教授,《灾害学》杂志副主编马冀高级工程师等专家学者与现场近300名读者齐聚陕图,共同听讲。

(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杨俊芬教授  (右)陕西省图书馆副馆长李录虎

讲座现场

  讲座中,曲哲教授开门见山地抛出了“防震于未然”的核心理念——地震无法控制,但房子可以。建筑抗震就是通过正规的房屋设计,让建筑在地震尚未发生时就做好抗震准备,减少震害。而后,曲哲教授结合丰富详实的图文资料,从“地震通识”切入,分“抗震”、“减震”、“隔震”、“韧性城市”等五大板块,深入浅出地介绍了建筑抗震的原理、具体方式及国内外典型案例。

  说到“减震”,曲哲教授详细介绍了抗震黑科技“摇摆墙”。薄弱层崩塌是现代建筑最普遍最严重的地震损伤。2008年汶川地震、1995年阪神地震,均出现了“跪着的楼房”,远看建筑完好,实则底层或中间某层已被压扁,直接“消失”。针对“薄弱层倒塌”这一痛点,国际建筑减震控制领域科学家、日本东京工业大学和田章教授,根据中国古塔心柱结构,提出了“摇摆墙”的设想,并于2011年在东京工业大学的一栋教学楼得以实践。曲哲教授2008年赴日留学,师从和田章教授,参与了该建筑的抗震分析。2012年回国后工作,首次把“摇摆墙”带回国内。所谓“摇摆墙”,就是墙体不直接坐落地基,通过铰支座与基础连接,墙体可以绕着铰支座转动,像古塔的心柱一样,协调各个楼层的水平变形,从而减少震损。

东京工业大学G3教学楼“摇摆墙”(2009-2011)

“摇摆墙”下的铰支座

  谈及隔震,曲哲教授告诉大家,隔震其实就是把房子跟地震隔开。现实的隔震,就是在建筑底部与地基之间设置叠层橡胶隔震支座。隔震支座水平方向柔软,竖直方向坚固,从而抵消地震能量。

叠层橡胶隔震支座内部构造

  讲座中,曲哲教授还特别介绍了陕西的地震环境和西安抗震防御概况。西安位于高烈度区,是8度抗震设防。陕西近500年虽未有过破坏性地震,但1556年,人类历史上死伤最惨重的华县地震,就发生在这里。地震存在时间是以百万年计算的,人类历史记载仅仅千年。“即使我们的生命尺度中没有遭遇过地震,并不意味着我们脚下的大地就是平静的。我们是以眨眼的瞬间去揣测黑夜的漫长。”做好建筑抗震,就是防患于未然。

互动环节,读者提问

  讲座尾声,曲哲教授向听众推荐了关于城市研究与城市规划的经典著作《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互动环节,读者就“设防度数与地震等级”、“隔震支座橡胶磨损”、“家庭抗震预防”等问题与曲教授深入交流。通过讲座,公众了解了建筑抗震前沿知识及韧性城市理念,对“抗震”有了全新的认知。

 

  【延展阅读】

  书名;《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

  作者:(加)简·雅各布斯(Jane Jacobs)著;金衡山译;

  出版社:译林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2

  索书号:TU984.712/3-2  借阅五区

  书名:《结构札记》

  作者:曲哲 

  出版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索书号:TU352.1/78  借阅五区

 

  【主讲人简介】

  曲哲,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工程抗震研究中心主任。于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取得工学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曾赴英国爱丁堡大学、日本东京工业大学和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从事合作研究。主要从事工程结构抗震研究工作,曾参加2011年9.0级东日本地震、2015年8.0级尼泊尔地震和2023年双7.8级土耳其地震等国内外大地震的现场科考工作,主持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等多项科研项目,发表论文百余篇,出版专著和科普作品多部,参与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项、主持获得省部级科技奖励二等奖2项,获国际桥梁与结构工程师协会青年工程师贡献奖、日本建筑学会著作奖,是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全国科普工作先进工作者和全国应急管理系统先进工作者,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