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进陕西省非遗文化的保护与传播工作,进一步加大相关普及力度,陕西省图书馆、省文化和旅游厅非遗处合作开展以“文化陕西 魅力非遗”为主题的非遗项目传播活动。
2月5日至9日,陕西省图书馆于线上举办了主题为“文化陕西 魅力非遗”的春节系列讲座活动。本次活动共邀请了5位非遗学者,分别对春节中的非遗文化展开解读与分享。
首先,在第一场傅功振教授讲述的《关于春节习俗及文化内涵》讲座上,傅老师详细而生动地讲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春节的含义、由来以及非遗是如何由人类以口头或动作方式相传,进而具有民族历史积淀和广泛、突出的代表性,成为历史文化的“活化石”、“民族记忆的背影”的。
接着,在修建桥老师的《“年”文化田野考察》讲述中,以关于“中国年”的文化漫谈为主要内容,详细解读了春节是如何成为中国传统文化内容最丰富、蕴含最厚重的节点的。它不但凝聚了中国人的伦理情感、生命意识、审美情趣和宗教情怀,还通过田野间考察,反映出中国年文化内容丰富与历史悠久。同时,也进一步诠释了在不同时期,因主体与自然及周围环境关系的不同,所反映的内容与表现的形式也不同的基本规律。
然后,在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首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孟树锋大师讲述的《耀州窑陶人的春节》讲座里,我们又领略到北方“陶人”的春节文化。“耀州窑”始于唐代,鼎盛于北宋末期,其中又有宋代6大窑系,皆终于民国。耀州窑虽系民窑,但因其出产的青瓷工艺精美,也曾在宋代被列为贡品,远销世界各地,在陶瓷发展史上具有深远的影响。听孟大师讲述耀州陶的历史,我们仿佛又回到了唐宗宋祖,中华民族最为鼎盛的那些个年代。
其次,西安市非遗保护中心副主任、非遗文化学者王智老师又以《非遗视觉下的年节灯火文化解读》一课,为我们深度解读了中华文明关于“张灯结彩”的文化内涵。通过大量的传统灯会案例与现场年俗花灯实物展示,让我们充分领略到了我们中华民族里灯火文化焕发出的魅力和埋藏其中的诸多美好意境。遗憾的是,随着传统灯火文化的逐渐消逝,王老师希望能有更多的年轻人接受、爱上灯火文化,能够让民间老艺人的传统手工灯制作技艺可以继续传承延续下去。
最后,在《年画与春节》的讲座中,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邰立平大师通过有趣生动的讲述,让年画这个流传了六百年的古老艺术“活”了起来。一张张丰富夸张的年画、一件件古朴自然的艺术品,无一不向我们展示着年画史上那长达500多年历史的工匠精神。
文明不断、历史长流。作为世界历史上,唯一未曾中断过的中华文明,有着大量灿烂而又辉煌,悠久而又精湛的文化技艺。本次“文化陕西 魅力非遗”春节系列讲座活动,通过平台讲座、文字图片介绍、视频解读等各种现代网络媒体传播方式,成功的将历史文化与现代科技完美结合,既向广大读者普及了春节民俗知识,又为读者了解非遗文化及中国传统文化提供了平台,同时也为我们陕西,这个文化大省,向全国全世界递出了一张华丽而厚重的历史文化名片,线上平台场场爆满,观看量累计达2万人次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