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盗”藤壶
来源: 日期: 2023-08-15
波涛翻涌,潮汐起伏,海洋是个动荡的世界,但无数生物都在这里繁衍生息。如何在弱肉强食的环境中努力多活一刻。是所有海洋生物用尽毕生来探索的终极课题。要么成为掠食者,要么成为掠食者的盘中餐,生存危机随时上演,几乎每一只海洋生物都时刻警惕着。不过,这其中似乎并不包括它们——它们就像一群狂妄的海盗,不惧惮任何凶猛的海中霸主,即使面对滔天巨浪也能泰然处之……
“海盗”档案
姓名:藤壶
别名:触、马牙、蚵沏仔
类别:节肢动物门甲壳纲无柄目藤壶科藤壶属
居住地:几乎任何海域的潮间带至潮下带浅水区
从不在意外表
藤壶的长相绝对称不上美观。如果你近距离观察它,就会发现,无论哪一种藤壶,都长着一身粗粝的外壳。要是你不小心光脚踩到它,被硌得生疼不说,还很有可能被割出一道不浅的伤口。所以,大多数赶海的人都不喜欢藤壶。
但是,藤壶可不在乎是否有人喜欢。这样独特的外表,对它来说有着重要的生存意义。藤壶的外壳顶端有一圈硬骨板,具有保护作用,中央顶端又有成对的、可以活动的背板与楯板——它们可以合拢,也可以打开,开启时形成的裂缝状开口正好能让蔓肢从中伸出。蔓肢是藤壶的捕食器官,形状细长,还长有刚毛。藤壶能通过伸长蔓肢、搅动水流的方式来滤食,没错,这有点儿像“浑水摸鱼”——食物会随着涌动的水流快速进入它藏在蔓肢间的嘴(准确地说,应该称为“口”),让它美餐一顿。
对了,藤壶一直在变幻模样,在它2-6年的生命中,一共要经历4个生长阶段:浮游、无节幼体、腺介幼体和成体。幼体阶段的藤壶处于其一生中的“颜值巅峰”,此时的它拥有半透明的身体和乌黑迷你的眼睛,身体两侧长有长须触手,脑袋上还顶着两个短短的触角……但这样的状态只能持续几周,一旦进入成体阶段,藤壶就会变成“糙汉”。
永远集体行动
藤壶家族是非常庞大的,成员有500多种,其中有超过110种生活在中国。藤壶的繁殖能力惊人,某些种类的个体一次就能排出10万颗卵,某些种类几乎全年都在“怀孕”。从出生那一刻开始,小藤壶就拥有成千上万的兄弟姐妹,它们会赶在成年之前,寻找一处适合群居的地方。
在物色家园这件事上,藤壶既随意,又挑剔。几乎全球所有的海域都在它的备选项里,但想让它决定“落户”,还需要一些必备条件。因为藤壶是变渗性动物,所以它只能在盐分浓度接近于其体液,并且变化不大的水域中生活。于是,港湾、港口及沿岸水域成了藤壶的首选——你以为到这里就尘埃落定了?不!接下来,藤壶会继续考察所要附着的物体表面的粗糙程度,光线和颜色也会影响它的决策。一般来说,藤壶总是偏好海水透光度更弱的海域,而且对橘色或绿色的粗糙固体“情有独钟”。
“劫掠”才是本性
如果你只是将藤壶当作一种长相低调、生活精致的普通生物,那你绝对低估了它的破坏力。人们之所以将藤壶比作海盗,原因非常简单:它们就像一群在海洋上肆虐的盗贼,热衷于“打劫”偶遇的其他生物。事实上,比起固定不动的海上礁石,藤壶更喜欢在一些大型海洋动物身体表面安家——比如鲸——这种移动的“堡垒”既能为它们创造安全的生存环境,还能带着它们到处旅行,获取更多食物。
鲸的游速刚好能满足藤壶的捕食需求,但显然,对被迫成为交通工具的鲸来说,这段合作经历相当不愉快。成百上千的藤壶附着在皮肤上,会给鲸带来不容忽视的不适感。所以,一旦惹上了藤壶,鲸往往会想方设法把它们蹭掉,或者请海鸟帮忙将其啄走。有时候,鲸甚至会靠近船只,让人类来为它清理皮肤。
除了动物,人类的船只、海中建筑与海底设施也是藤壶“祸害”的主要目标。它们附着在船底,使得船舶吃水线以下的部分变得粗糙,这会增加航行阻力,让船越来越费油;附着在海中建筑与海底设施上的藤壶往往数量巨大,形成一股巨大的重量,在面对海啸、地震等灾害时,很容易导致海中建筑与海底设施不堪重负,发生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