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知识窗 > 幼教天地

雨水润泥绘大地



    前阵子,挖泥地改造小花园成了我们班户外一日自主游戏的热门项目。有的孩子就地取材,用树枝奋力挖泥;有的孩子则借助娃娃家的餐具,如勺子、碗碟等进行挖泥作业;还有些孩子利用材料库里的牛奶盒、纸杯等来收纳泥土。他们一边挖一边唱:“在小小的花园里挖呀挖呀挖……”

    然而,天公不作美,连着好几天飘起了毛毛细雨,“小花园”工程不得不暂时停工。由于场地湿乎乎的,泥土尚未完全干透,孩子们身着各式雨具,开展了各种雨天户外游戏。有的孩子穿着雨鞋玩踩水塘的游戏;有的孩子用小手、小瓶子接水;还有的孩子用水枪与小伙伴们尽情地打水仗……似乎完全将前几日热火朝天的“小花园”挖土项目抛诸脑后。望着暂时停工的“小花园”,我陷入了沉思。

    在幼儿园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中,作为教师的我,身为一名观察者,需尊重幼儿自主的游戏意愿。因而,在游戏现场,我通常不会对其“指手画脚”,也不会过多地进行指导。我一般会选择退后,用手机记录他们的游戏过程。如今正处于“小花园”的瓶颈期,我决定尝试打破常规,转变身份,参与到游戏中,以伙伴的形式重新激发孩子们对玩泥的兴趣。

    我们的行动

    走进“泥世界”,探寻“泥奧秘”

    我先是在湿湿的泥土上蹦跳,故意让鞋子沾满泥巴。随后,我走到旁边的水泥地上,使劲摩擦脚上的泥巴,如此反复多次。终于,有几个孩子注意到我似乎有点“玩过头”了,地上布满了我的“泥脚印”。瞬间,他们仿佛发现了新大陆,纷纷效仿我的举动,不一会儿,水泥地上布满了大大小小的各种脚印。有的孩子则直接伸手沾泥巴,印下小手印。

    我抓住这一良机,赶忙问道:“你们印手印的时候,摸一摸泥土,思考一下它的特点。”孩子们将手伸进泥土中,纷纷说道:“硬硬的。”“泥土弄疼我的手了。”我接着追问:“你们还记得前几天挖泥的时候,它是什么样子的吗?”妮妮立刻回答:“那时候,我拿勺子都挖不动它,后来用小铲子才挖进去的。”乐乐说:“我脚上和手上都没沾到泥。”我追问道:“为什么之前泥土挖不动,而且不会沾手呢?”“因为没有下雨!”孩子们齐声回答。显然,我此次雨天踩泥巴的举动,再度点燃了孩子们对泥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更多关于“泥”的独特体验

    “踩泥巴”游戏结束后,孩子们围绕以下几个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讨论:下雨天还能挖土造花园吗?被雨水浸润的泥土,闻起来和平时有什么不同?泥土除了用来造房子,还能做什么?

    与“泥”相伴 孩子们发现有几块特别潮湿的泥土能够被捏成泥团。于是,他们开始缓缓往泥土里倒水,有的将一大桶水全部倒入,让泥土直接变成泥浆;有的携带大大小小的盆、装水和装泥的容器,在潮湿的土地上开辟出属于他们的小天地。他们惊喜地高呼:“泥巴真好玩!”“泥巴滑滑的。”“泥巴是凉凉的。”另几个孩子想起了之前雨天户外游戏时常玩的“接水”小游戏,想尽各种办法,找遍各个角落,去接更多的水。

    接完水之后,孩子们自行研究水和泥土的比例,调配成他们所需的软硬程度。他们发现,在泥土中加入的水量不同,使泥土摸起来和捏起来的感觉截然不同,这会直接影响泥的软硬和成团情况。在此过程中,他们体会到了完成一件作品后的喜悦与满足,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魅力。

    “泥画猜猜猜” 与泥互动之后,孩子们对泥土的兴趣丝毫不减。午餐过后,我又带着孩子们来到了早上游戏的场地。有几个孩子发现,早上玩剩下的那些未被捏成形的泥巴,在雨水的滋润下,变成了犹如颜料的稀泥。他们有的捡起小树枝,就地取材开始作画;有的跑回教室拿来画纸和画笔,进行泥土绘画创作。一幅幅充满创意的大作在孩子们的手中诞生。他们纷纷向同伴展示自己的作品,还开展了“你画我猜”的小游戏,并且讨论着等天气放晴、晒过太阳之后的这些泥土会变成什么样。

    我的感悟

    大自然中的一切美好事物,为孩子的成长和发展赋予了无限可能。我以挖“小花园”为切入点,观察到孩子们的兴趣所在,随后依据他们目前对泥土的认识来开展活动,加深他们对身边最常见的泥土的兴趣,从而对其有了全新的认识。

    下雨为万物营造了一个别样的世界,也为孩子们带来了无尽的探索机遇。他们会运用自己已有的经验去收集雨滴,拿瓶子在雨中奔跑着“接雨水”“倒雨水”,感知“空和满”“轻和重”。因为雨天,孩子们暂停了挖土作业,但也正因雨天,孩子们对泥土有了不同以往的认识。这一过程,均源于教师和孩子对生活的细致观察,通过收集生活中的各类信息,来开展游戏。

    给家长的建议

    基于观察洞悉,找准活动切入点

    家长常常为节假日如何给孩子安排一日活动而烦恼。大家不妨从“小花园”的项目中获取灵感。先从孩子的兴趣点着手,捕捉到孩子近期较为感兴趣的事物,然后根据孩子自身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来规划一天的活动,并随时调整策略。在此过程中,家长要从旁观者或者陪伴者的身份,灵活切换成参与者。因为孩子的兴趣持续时间实际上取决于身边长者的引导。

    提供多元支撑,满足孩子持续的探索需求

    孩子在日常的生活和游戏中遭遇困难和阻碍的时候,家长要适时介入,持续激发其对游戏的兴趣。比如在上述活动中,孩子们挖土正兴致勃勃时,突然下起几天的雨,原本的活动被迫停止。此时,作为孩子们生活中的好朋友、游戏中的好伙伴,家长要学习并尝试抓住日常的每一个契机。天气不好时并非只能待在家中,可以尝试与孩子一同穿上雨衣和雨鞋,带孩子出门感受风霜雨雪,领略大自然的奇妙之处。并且,家长要与孩子积极地分享和交流,引导孩子记录遇到的问题,在回忆、交流、思考中理解和消化自己获得的新发现、新经验,助力孩子可持续发展,实现科学育儿的目标。

顾黎清/上海市浦东新区好时光幼儿园 摘自《为了孩子》2024.10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