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知识窗 > 幼教天地

玩具的花式陷阱,你中招了吗?



    陷阱一:过分注重玩具的教育功能

    很多父母给孩子买玩具时,第一反应是希望能寓教于乐,甚至把玩具变成教具,变着法地通过玩具教孩子数数、记单词。这么做,孩子并不买账,甚至很不配合。

    孩子的情感表达是最真实的,他们脑袋里充满了好奇也充满了想象。家长应顺其自然,不要过早地进行填鸭式教学,限制了孩子的美好想象力。

    陷阱二:买玩具不讲究,只要孩子喜欢就好

    有些父母认为,网上流行什么,就买什么;孩子喜欢什么,就买什么。他们不注重对玩具质量和安全性的把控,造成了很多安全隐患。

    玩具中的小零件很容易被孩子吞食,所以很多玩具包装上都会标记“含有小零件,适合3岁以上的孩子”等,这类玩具坚决不能给3岁以下的孩子玩。即便孩子超过3岁,玩时父母也要格外留意,最好提前清点小零件的数量,防止孩子吞咽。

    另外,气球(造成惊吓、炸伤)以及带有绳子(造成缠绕窒息,导致软组织坏死)或口袋状(容易套头窒息)的玩具及包装袋都很危险,千万不要放在孩子身边。

    陷阱三:购买“超龄”玩具

    就像买衣一样,为了提高玩具的利用率,很多父母会给孩子买一些“超龄”玩具,等孩子长大一些也能玩。然而,“超龄”玩具完全没有考虑到孩子身心发育的节奏,一方面会给孩子带来伤害,另一方面,也会提前消耗孩子的好奇心。

    购买玩具时,父母首先应考虑是否适合孩子的年龄。比如0~3岁的孩子,不要给他们买很小的球类玩具、带尖头或锋利的玩具。

    年龄越小的孩子,越应该给他们玩简单的玩具。过早地为孩子买功能复杂的玩具,他们会因为不会玩而丧失自信心,即便到了能玩的年龄,也会对这款玩具产生心理阴影。孩子在自信和鼓励中进步最快,长久地沉浸在挫折的感受中,对他们的能力发展和大脑发育都没有好处。

    陷阱四:用玩具代替陪伴

    很多父母工作很忙,没有时间陪伴孩子,他们想让玩具充当“保姆”,代替自己的陪伴,或者用玩具来弥补孩子。久而久之,孩子会变得喜欢一个人抱着玩具玩耍,当拿走玩具时,他们会发脾气。玩具不但没有起到改善亲子关系的作用,反而成为一种障碍。

    玩具不能代替父母的陪伴,更不能代替父母对孩子的爱。亲子依恋是在相处和互动中逐渐形成的,如果每天陪伴孩子的是一堆冰冷的玩具,怎么可能建立起良好的亲子关系呢?

    父母和孩子一起玩玩具,不但能增进亲子感情,还可以帮助孩子提高兴趣。在这个过程中,父母应先看孩子玩,再作为玩伴、支持者和引导者参与进去。比如孩子玩球时,等到他们会拍了,父母可以教他踢球、投球,共同探索更多的玩法。也可以和孩子一起制作玩具。比如:将牙膏盒剪一剪,做成火车;用路边的叶子做成手工画;塑料瓶剪好后装饰一下,做成花瓶……当孩子发现废弃的物品也很有用且很有趣时,会很有成就感。

    陷阱五:玩具越多越好

    很多孩子的玩具堆满整个屋子,他们一会儿玩玩这个,一会儿看看那个,厌倦之后,又要求增添新玩具。

    有些父母认为,玩具越多,越能多方面促进孩子的发展。但事实上,过多的玩具,成为了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的一大诱因。

    面对太多玩具时,孩子们往往会无所适从,这个也想玩,那个也想玩,无法集中精力,也不能更好地学或玩。相反,简单的几个玩具,能让孩子研究很久,这对培养孩子的专注力很有帮助。

    如今,不少玩具都经过精心设计,只有沉浸于其中慢慢玩乐,才能让孩子尽情发挥想象力,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在钻研的过程中,孩子的思维能力得到发展,而喜欢钻研的孩子,智力往往比较高。

    玩具少的孩子,会有更多与他人沟通交流的机会,这有助于提高他们的社交能力。少一点玩具,孩子便有了更多的机会阅读、听音乐、涂鸦,而这些艺术上的接触,可间接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也能让他们调整自我情绪,提升对世界的认知。

    一个小小的玩具,可以挖掘出孩子的各种兴趣和潜力。父母可以在生活中多多观察,了解孩子真正喜欢什么,为他们选购感兴趣的玩具。

    那么,孩子究竟拥有多少玩具才合适呢?相关研究认为,1岁时不超过10种玩具;2岁时,差不多20种;3~6岁时,维持在30种以内较好。如果孩子的玩具较多,可以把一些玩具收起来,只拿出几件,引导他们把现有的玩具玩出新花样。

    陷阱六:玩具越高级越显格调

    有些父母给孩子花钱时从来不心疼,认为贵的就是好的,玩具也是越高级越好。但实际上,结构过于复杂的高档玩具,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孩子的动手能力。在孩子的世界里,只要能玩的东西就是玩具:电视机遥控器、奶奶的眼镜盒、衣服上掉下的扣子、饮料瓶的盖子……连羽绒服里钻出的一根羽毛,他们都能玩半天。所以,贵不贵并不重要,“只有华丽、复杂的玩具才是好的”这是父母灌输给孩子的观念。

    为孩子选择玩具时,更应注重玩具的作用和意义。合适的玩具不仅能用来消遣,更是促进孩子各方面发展的辅助工具。

    比较推荐可拆装以及益智类玩具,比如积木、模型、黏土、七巧板等。这种低结构材料的玩具,可以让孩子充分调动自己的技能。玩耍的过程中,孩子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动手能力都得到锻炼,也能让他们享受到自己的劳动成果,从而更珍爱他人的劳动成果。

    孩子更乐于接受简单的、重复的东西。一本简单的绘本,他们会一遍遍反复听父母讲,每一遍都精彩而有趣;一片树叶、一个皮球都可以让孩子们玩得不亦乐乎。这可比昂贵复杂的玩具更有吸引力!

    如何为孩子选择合适的玩具

    ●0~3个月:这个阶段的孩子对声光玩具更有兴趣。

    ●3~6个月:孩子开始尝试着抓握玩具,所以,手抓球、摇铃之类的玩具更有吸引力。摇晃摇铃还可以训练孩子翻身。

    ●6~12个月:这一阶段是孩子大动作的重要发展期,他们开始学坐、爬、走路,所以,锻炼孩子的臂力、腿部力量很关键。可以选择敲击玩乐的玩具,或慢慢移动的玩具,诱导孩子爬行。

    ●1~2岁:为1~2岁孩子选择玩具时,要注重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合适的玩具应具备开放性,即简单易上手,玩法多样,可以让孩子自主地发现、创造玩法和规则。

    ●2~3岁:这一阶段的孩子想象力爆棚,喜欢把自己想成动物,或者扮演各种角色,例如医生、警察等。这一阶段,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正在形成,喜欢问为什么,内心的秩序感也在慢慢建立。可以为他们选择过家家、角色扮演类的玩具。

    ●3岁以上:3岁以上的孩子开始对数字有概念,语言越来越丰富。他们很强烈地想要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见解,解决问题的能力与逻辑思维能力也在逐步增强。孩子以后大概是什么性格特征,在3岁左右就可以表现出来。这一阶段的孩子比较适合玩大块拼图、色彩涂鸦、逻辑游戏类玩具。

徐丹 摘自《为了孩子》2024.2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