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知识窗 > 幼教天地

让学习成为贯穿孩子一生的事情



    阅读,是“戒”不掉的习惯

    学习,是于君国一生都在坚持的事情。

    他出生于江苏南通的一个偏远乡村,从小就特别爱学习,成绩在班里始终名列前茅。可是,在当时的很多农村人眼中,读书并不是那么重要的事情。于是,1994年,当于君国初中毕业择校时,他面临着一次艰难的选择。

    摆在于君国面前的一共有三条路:首先,念中等师范类学校,这是当时最热门的;其次,念中专;最后,才是读高中。考虑到他的家庭条件不好,无论是家人还是老师都希望他选择第一条道路,因为师范类学校可以省掉学费,早早毕业后,就可以参加工作赚钱养家了。

    可是,于君国不甘心。他想要读高中、读大学,获取更多知识;他想持续学习,成就更好的自己。于是,于君国说服了父母并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县城里最好的高中,进入了最好的班级。努力刻苦的他始终鞭策着自己,1997年,于君国如愿收到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就读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随后的他一路读到了博士。

    走出校园后,于君国学习的步伐并没有因此停止。工作期间,他参与了许多企业培训,他特别享受这种一边工作、一边学习、一边分享的形式。他阅读了大量政治家、企业家等知名人士的自传、传记以及国内外各类管理专家的书籍,从中汲取养分,内化为自己的专业能力和领导能力,并将获得的知识、信息分享出去;他还自费数万元,学习多门国际知名版权课程。2010年,于君国来到上海,几年后,他开始自己创业,随后又成为企业高管。在此期间,他通过多元化的学习方式不断进行自我提升,一步一步坚定地走在成长的道路上。

    阅读是于君国最大的兴趣。他看的书涉及方方面面,历史、哲学、军事、文学等等。每天,他都会利用上下班开车的时间,坚持各听书半小时;午休的一小时,也是听书的好时光。晚上回家,一边做家务,一边听书,时间得以充分利用。睡觉前,则是他最享受的精读时光,他爱捧上一本纸质书,沉浸式地看上一两个小时。每一年,于君国精读的书籍超过30本,阅读已经成为他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是怎么都“戒”不掉的习惯。

    学习,是刻在基因里的东西

    基因是非常奇妙的东西。它可以将父母的相貌、声音、性格遗传给孩子,而孩子,有时也能将父母的某些习惯延续到自己身上。2010年,儿子于跃呱呱坠地,他完好地“继承”了于君国和妻子爱学习的好习惯。

    从于跃很小的时候起,于君国和妻子就会陪着他进行亲子阅读。从最开始的绘本,到后来的故事书,再到各类知识类视频,他们会与孩子一起看、一起读、一起讨论。《不一样的卡梅拉》是于君国印象特别深刻的一套童书。这套书讲述了鸡妈妈卡梅拉和儿女们的历险故事,生动有趣且充满想象力,极大地拓展了幼儿的思维。亲子阅读的过程中,于君国并不是单纯地讲故事,而是会对于跃进行循序渐进的启发。“小鸡们到底遇到了什么困难?”“它们是如何解决的呢?”在提问式的互动中,于跃不仅理解了故事的内容,也明白了每个故事背后的道理与价值。

    就这样,于跃从书本中收获了许许多多的快乐。与爸爸妈妈一样,阅读已经成为了他的一种生活习惯。

    为了能让于跃充分利用闲暇时光与身边的资源进一步学习,从2015年起,于君国一家便养成了晚饭时收看国学节目的好习惯。一家三口看得最多的,是国学脱口秀节目《谷园讲通鉴》。这档节目以《资治通鉴》为史料,将相关人物与历史事件用浅显易懂、生动活泼的语言讲述出来。几年时间中,他们已经将这一系列节目反反复复收看了很多遍,每一次看,都会有不一样的感受。

    于跃很喜欢小动物,他养过鱼、乌龟、仓鼠、螃蟹等。饲养过程中,他不仅获得了乐趣,还不断探索着如何根据动物的特性构建完善的生态系统。他在鱼缸中放入水草、石头,养上小鱼小虾,为乌龟和金鱼创造良好的生存环境;他会定期喂食、清理鱼缸、调节水温,让小动物们生活得更舒适;他还从网上搜集了大量信息与资料,不断学习饲养知识与方法。在此过程中,于跃很享受,也很放松。

    对于孩子的兴趣爱好,于君国和妻子无条件支持。他们全力做好后勤工作,帮助购买设备、搬运物品,于跃不在家时,会帮着照顾小动物。有时,他们也会问孩子一些饲养上的问题,这时,于跃便变身小老师,像模像样地为爸爸妈妈上一堂生物课。在于君国看来,这些独立而多元学习的方式,都是帮助孩子健康成长的基石。

    父亲,是和孩子一起做公益的伙伴

    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镜子,他们的一言一行,总是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所以于君国认为,与其在孩子身上施加压力,不如对自己多提要求。只有以身作则,才能成为孩子最好的榜样。

    这些年来,于君国一直热衷于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在金山区组织、参与大量公益分享活动。虽然这些分享活动都以成人为主体,但于跃将爸爸热爱学习与乐于分享的精神看在了眼里,也记在了心里。他也开始跃跃欲试。

    2019年,于君国和于跃参加了学校组织的“行走的Love”行动,父子俩远赴南普洱开展爱心传递。他们带去了精心准备的礼物,为当地的孩子讲课,与他们交流生活和学习中的点滴。这趟旅程让于跃收获了分享的快乐,也懂得了珍惜当下的生活。

    于君国和于跃还参与了各类家风宣讲活动,将自己的家庭故事分享给别人。登台之前,父子俩会提前筹备一番,讲哪些故事、怎么讲,都需要好好探讨。于君国和于跃有商有量,父子俩齐心合作。这些活动让于跃拥有了展示自己的平台,他越来越自信,演讲技巧也越来越娴熟,当然,父子俩的感情也越来越深厚。

    于君国尽最大的努力,为于跃创造良好的生活与学习条件,希望孩子健康快乐地长大。但他并没有将“望子成龙”的意愿强加于孩子,他认为,成功的定义有很多种,获取幸福的途径也有很多。他只希望孩子能一生保持学习的良好习惯,做正直善良的人,享受生活,精神富足。即便将来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这样的人生其实也挺好。

蝈蝈 摘自《为了孩子》2024.2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