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不爱吃肉怎么办
宝宝们的口味大不同,有的宝宝不爱吃蔬菜,而有的宝宝不爱吃肉,这可愁坏了妈妈:不爱吃肉,怎么长肉啊!
宝宝不爱吃肉有原因
开始吃得太早吸收不了
根据《7~24月龄婴幼儿喂养指南》指导,6月龄以上的宝宝以单一母乳喂养已经不能满足宝宝的生长发育了,所以要逐渐给宝宝添加各种辅食。这时根据宝宝的生理需要,特别是为避免过早添加蛋白质食物引起过敏,动物肝脏、红肉等动物蛋白食物要到接近9个月才开始逐步引入。引入过早不但会有可能过敏的问题,在宝宝的胃肠道消化吸收能力还不能很好消化吸收肉类食物的营养的时候,即使强迫给宝宝吃下去也不能够很好地吸收,所以不要急于给宝宝添加肉类食品。
大宝宝牙齿咀嚼不了
大宝宝特别是1岁半到2岁左右的宝宝特别容易出现因为咀嚼不了而不爱吃肉的情况。从下面这个出牙顺序可以看出到了二十个月左右才能把乳牙出齐,这个时候才能具有完全咀嚼好一般的肉类的能力,但如果是肉筋还是无能为力的,嚼肉就像嚼口香糖宝宝可以嚼但嚼不碎。这个阶段家长往往觉得宝宝能吃的东西和大人差不多了,看上去也几乎是满口牙了,就给宝宝吃和大人同样质地的肉类,往往宝宝会嚼几口然后吐出来,让家人误以为宝宝不爱吃肉。其实这是因为咀嚼能力有限,宝宝对于纤维太粗的蔬菜也是同样接受不了的,不单单是肉类。
中切牙:下颌6个月,上颌7个半月
侧切牙:下颌7个月,上颌9个月
第一乳磨牙:下颌12个月,上颌14个月
犬牙:下颌16个月,上颌18个月
第二乳磨牙:下颌20个月,上颌2岁
烹饪方式不恰当
我国的烹饪方法繁多,但是不是所有的烹饪方法都适合宝宝的,特别是用煎炸方式处理的肉类往往很酥脆,但给宝宝的感受却是一堆扎嘴的食物,对这样的食物宝宝是不会喜欢的。腊肉,通过风干方式让肉的水分变少,大人会觉得有嚼劲,并且有特殊的香味,而宝宝尝起来却是嚼不动、味道怪、特别咸,也不会喜欢。有的家长觉得肉松碎碎的可当成辅食给宝宝吃,其实肉松高脂肪高糖高盐蛋白质并不多,可以当成一种调味料给宝宝吃一点,但并不是蛋白质的好来源,不要给宝宝一次吃太多。
解决办法
新给宝宝引入肉类食物,当然要遵循循序渐进的辅食引入原则,例如从一种到多种,给宝宝添加肉类的量要从一勺尖开始,再逐步增加到半勺、一勺……但是要从好咀嚼纤维细的白肉开始。
猪肉:是我国经常吃的肉食,制作方法多种多样,可与多种食物搭配食用。猪肉富含优质蛋白质,含有人体全部的必需氨基酸;富含铁,而且是易于人体吸收的血红素铁,另外猪肉中还含有维生素B1和维生素B2。
鱼肉:是人们最爱吃的肉类之一。鱼肉所含的蛋白质比猪肉、鸡肉等动物肉类都高,而且其所含必需氨基酸的量和比值同人体的相似,最适合人体需要,易被消化吸收,吸收率可达96%。另外鱼肉中还含有维生素A,可以预防夜盲症;维生素D,可以防止佝偻病;含有磷、钙、铁、碘等矿物质。
鸡肉:是我国的传统肉类食品,在全国各地都有不同烹调方式来做鸡肉。而根据营养测定,每100克鸡肉中含蛋白质22%、钙13毫克、磷190毫克、铁1.5毫克。另外鸡肉中合有的维生素A要高于牛肉和猪肉,易被人体吸收。
牛肉:也是一种常吃的肉类。牛肉所含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比猪肉更接近我们人体需要,但是牛肉肌肉纤维较粗糙,不易于消化,又含有很高的脂肪和胆固醇,不适合太小的宝宝食用。
虾肉:虾的种类很多,包括青虾、对虾、明虾、河虾、小龙虾、龙虾、基围虾等等。虾肉质松软、易消化,是宝宝很好的肉类辅食;虾营养丰富,其中镁的含量高于其他肉类,可促进钙的吸收,帮助宝宝骨骼发育。
羊肉:被中医称为补元阳益血气的温热补品。羊肉含有很高的蛋白质和丰富的维生素,而且羊肉肉质细嫩,易被人体消化吸收,所以可以给宝宝少量吃些。
烹饪细节要注意
不要过多调味料
宝宝的味蕾非常敏感,而且很多香料可能引起过敏,在添加辅食过程中要注意不可加入过多的调味料,如盐、儿童酱油、胡椒粉、花椒、大料等,遵循少盐、少糖、不油腻的原则,避免扰乱宝宝自身的味觉系统。不要用大人的口感来判断宝宝的食物口味,大人觉得合适的口味往往对于宝宝就已经是重口味了。
烹调方式的选择
尽量选择蒸煮炖的烹调方式,不要用煎、炸、烤等方式,食材处理尽量碎,把肉做成肉泥、肉馅等;要做到软烂易于宝宝消化吸收。
张佳(国家二级公共营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