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种“气质”宝宝的教养秘诀
你是否感觉到:有些宝宝一出生就很乖巧,不哭不闹,家长带得很省心,而有的宝宝生下来后夜夜啼哭,令家长束手无策。为何同样是刚出生的宝贝,差别会如此之大呢?这是因为每个宝宝天生的气质类型是不同的。
困难型宝宝
天天11个月了,从出生到现在妈妈就一直在和天天“抗战”。天天的脾气大,动不动就会大哭大闹,而且总是黏着妈妈一个人,非常排斥陌生人,其他人都带不了天天。妈妈的工作很忙,经常感觉自己力不从心,觉得自己对天天没有尽到责任。
这类宝宝在饮食、睡眠等生理活动方面缺乏规律性,他们不愿意接受新食物、新事物和新环境,需要很长时间适应。他们经常大声哭闹、爱发脾气、不易安抚,情绪总是不好。困难型宝宝给父母提出了很大的挑战,父母往往有三种反应:
因照顾孩子有困难而认为自己不适合做孩子的父母,从而产生低落情绪;
会因此而责怪、怨恨孩子;
会因为孩子的哭闹感到束手无策、无以应对。
父母对孩子或放弃、或责怪、或无奈,都会对孩子产生消极甚至敌对的情绪,从而又增加了教育的困难。
教养秘诀
对于毫无育儿经验的父母来说,抚养困难型宝宝确实会有压力,但做父母的首先应该摆正心态,既不能认为自己失职,把责任都自己揽上,更不能责怪和埋怨孩子。
父母对待宝宝要特别有热情、有耐心、有爱心,全面考虑他们的气质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逐渐让孩子适应环境。虽然这需要较长的时间,但也需要父母的高度努力,理性克制自己。
在生活中通过环境设置及活动安排等为宝宝营造良好的适应过程,如创设安静温馨的生活环境,家长以身作则,避免在孩子面前大声吵闹,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宝宝释放能量,固定喂饭和休息时间等等。
容易型宝宝
1岁7个月的昊吴非常让妈妈省心,从出生到现在,只有在前3个月让妈妈感觉比较累,之后昊昊夜里醒的次数和时间都比较固定,很好掌握生活规律。昊昊对新的事物特别感兴趣,尤其是吃从来没尝过的食物时,能吃很多。昊昊见到人总是笑嘻嘻的,只有困了或饿了的时候会哭闹、急躁。
容易型宝宝生理活动有规律、节奏明显,容易适应新环境、新事物和不熟悉的人。宝宝的情绪通常愉快,对成人的交流反应积极,因此容易受到关怀和喜爱。但这种容易适应性也会导致一些问题的发生,比如,宝宝在早些时候接受并适应父母的期望和教养方式,并将其内化为自己的期望和行为准则。但当他们走入幼儿园或同龄人的世界时,就会发现新环境中又有和父母要求不同的规则和标准,若这种差异十分明显,孩子就易陷入无所适从的境地,从而导致行为问题或发展障碍。若父母因为他们随和、好带就漫不经心,可能会对孩子的发展产生不好的影响。
教养秘诀
家长对宝宝的反应一定要及时、敏感和重视。不能因为对孩子“放心”就以为孩子可以“搞定”和适应所有的事情,宝宝有时也会表现得行动轻率、感情不稳定,即便对环境有不适也不易显露出来。
当宝宝适应新环境时,要经常引导宝宝认识环境中标准的不同,并解释原因,这样宝宝会更好地适应。
过渡型宝宝
生活中,35%的宝宝都属于过渡型的气质,表现出以上两种或三种气质类型混合的特点。
有的宝宝平时适应环境慢、比较被动,但有时在他比较喜欢的新环境中也能表现出非常积极主动的一面,这说明宝宝既有迟缓型也有容易型的气质特点;
有的宝宝虽然脾气暴躁,易怒,但为了参与自己喜爱的活动或者遇到比自己小的宝宝时依然能表现出十足的耐心,这是属于困难型和容易型的气质特点;
有的宝宝平时虽然有良好的适应能力,但偶尔遇到自己不能得到的玩具或者游戏时也会执拗、哭闹等,这体现了容易型和困难型的气质特点。
总之,过渡型的气质类型占了较大的比例,他们的行为更多的表现为多样性,因此,在教养中,父母要参照宝宝不同的表现,采取有针对性的策略。
迟缓型宝宝
妞妞2岁1个月了,属于比较好带的孩子,性格温柔安静的她时常让妈妈觉得妞妞有些过于“娇弱”了。妞妞很容易害羞,到了陌生人多的地方往往很不自在,总喜欢躲在爸爸妈妈的身后,需要长时间引导,才能融人新环境。
迟缓型宝宝活动水平很低,行为反应强度很弱,情绪总是消极不愉快,常常退缩、畏缩,逃避新刺激和新事物,对外界环境的变化适应缓慢,在没有外界压力的情况下才会对新刺激缓慢地发生兴趣,逐渐活跃起来。迟缓型的宝宝容易让父母在教养中走向两种极端:
一是把孩子的逃避反应看做“胆怯”“无能”,从而强迫宝宝迅速适应新环境,导致亲子关系紧张;
二是父母因担心宝宝的行为而采取过度保护措施,不让他们适应新环境,从而妨碍宝宝心理的正常发展。
教养秘诀
父母一定要创造机会让宝宝多尝试,去适应新环境和新刺激,在生活中丰富宝宝的交往体验。
尝试积极地暗示和鼓励。每当宝宝和他人有积极互动时,家长要记得给予及时的强化和鼓励,增强宝宝与人交往的动力。
父母要有足够的耐心。这类宝宝适应缓慢,一开始就需要一个没有压力的自由空间,父母要有一份特别的耐心,让孩子在新的环境中逐渐活跃起来,对新的刺激慢慢产生兴趣。
田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