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孩子的同理心
同理心是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和处理问题的一种方式,即在人际交往过程中能够站在对方的角度体会他人的情绪和想法、理解他人的感受和立场。幼儿期是培养同理心的关键期,作为父母应在这个时期通过各种途径培养孩子的同理心。
一、识别各种情绪,帮助孩子学会表达
情境:幼儿园“六一”儿童节“小巧手”剪纸比赛活动中,孩子们都得到了相应的奖状和奖品,坐在小椅上的擎宇突然“哇”地哭起来了,他只得了三等奖。擎宇的妈妈看着儿子不知所措。擎宇是个手工较差、做事没有耐心的孩子,这一次手工比赛,尽管他也很努力,但没有拿到自己向往的奖品。
作为孩子的妈妈,此时应与孩子的感觉共鸣并以同理的态度帮助孩子来接受因比赛失败而产生的难过情绪,千万不能忽视孩子的情绪,这时必须心平气和地与孩子一起谈谈:“宝贝,今天没有拿到一等奖的奖品,妈妈和你一样很难过,文婧也没有拿到,她心里也一定很伤心吧!”等孩子的情绪平稳后,再以柔和坚定的态度和孩子商讨解决之道。
认识各种情绪并能正确地进行表达是培养同理心的基础,只有理解和感受了自己的情绪才能体会别人的感受。当孩子还小,不会控制自己的情绪时,父母可以借助语言帮助孩子来认识自己的情绪,如当孩子生气的时候,妈妈可以一边安抚一边说:“妈妈知道宝宝生气了,宝宝生气了。”这样有两方面的作用,首先让孩子感到妈妈知道了他的感受;其次帮助孩子明白自己的情绪可以用“生气”来表示。这样孩子会产生安全感,情绪就会得到平缓。
二、学会聆听孩子,感受孩子的感受
情境:孩子放学回到家,迫不及待地告诉妈妈:“妈妈,你知道吗?今天我画的作品得到老师的表扬呢!”妈妈说:“哦,宝贝,你真棒!”接着妈妈说:“宝贝,回到家你先洗手吃吃水果看会儿电视或者看图书,妈妈很忙,你可要乖哦,妈妈要择菜、洗菜还要煮晚饭给宝贝吃,好吗?”
这段对话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家庭都在上演着,案例中的妈妈看上去在听孩子说话,实质上并没有真正读懂孩子的心思,孩子急切地想表达自己的作品与众不同的地方,想得到父母的肯定。此刻,父母应运用“停、看、听”三部曲,来完成良好亲子沟通的乐章。“停”是指不管多忙,应暂时放下正在做的事情,给孩子充分表达的时间和空间。“看”是指注视着孩子,表示非常重视孩子的感受。“听”是指专心地倾听孩子说什么,同时以简短的语句应答,如果我们的父母换一种方式回答:“宝贝,我真开心,能告诉妈妈,你画了些什么呀?”“老师表扬了你的画,怎么表扬的,让妈妈听一听,也让妈妈乐一乐,好吗?”把孩子的想法和感受引导出来。这样,孩子才会把自己内心深处的感受表达出来,也能让孩子因为自己被父母接纳而感受父母的爱,自然就会学着去感受别人的感受。
三、学会换位思考,感受他人的感受
情境:在菜市场外面,有一个老奶奶挎着篮子在卖自家地里的青菜,在回家的路上,孩子跟妈妈说:“妈妈,刚才卖菜的那个老奶奶真可怜,看上去比我外婆还要老,还要自己来卖菜,她没有孩子吗?”
在生活中,我们做父母的要捕捉生活细节,对孩子可以通过移情教育的方式进行换位思考,帮助孩子从情感上解读别人的感受。如当电视里新闻报道有关地震灾难的时候,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讨论:“他们的房子没了,住在哪儿呢?”“孩子的玩具都没了吧?孩子上学怎么办?”这么一来孩子就能感受到灾难发生时人们的处境,同时也培养了他的同理心。
同理心,是现代人际交往的基础,拥有同理心,是开启孩子良好人际关系的钥匙,是孩子健康成长的有力保障。培养一个有同理心的孩子是每个父母的责任,我们可以先从帮助孩子识别各种情绪开始,再倾听孩子的心声,学会换位思考来培养孩子的同理心。
南通市海安县海安镇隆政幼儿园 林云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