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岁宝宝无声的进步——自我意识的萌发
大人们常常注意到宝宝会走路了,会叫爸爸妈妈了,这样的表现让爸爸妈妈欣喜不已。不过你是否知道,1岁前后,宝宝的自我意识也开始萌芽啦,这可是宝宝成长的一大进步哦。要知道,之前的小家伙基本上是个“混沌的存在”,甚至把自己的脚丫子抱起来当玩具啃,在他的小脑袋里还没有自己的概念,也不能把自己和外界区分开。
什么是自我意识?
说得简单点,就是人对自己的认识,以及对自己与周围事物关系的认识,具体包括自我感觉、自我评价、自我监督、自尊心、自信心、自制力、独立性等,它的发生和发展是一个复杂的过程,3岁之前是自我意识萌芽的重要阶段。
宝宝自我意识发展的细节
1.感受有能力的“我”
1岁以后的宝宝,开始调皮起来,比如反反复复扔玩具,扔了之后还要妈妈捡,扔得心满意足了还会咯咯笑,好像是在故意使坏呢。
没错,“故意使坏”,就是宝宝的进步。千万别小看了故意扔玩具、扔皮球这样的动作,这时的宝宝已经能把自己的动作和动作对象区分开,也就是说,他明白“扔皮球”的动作和“皮球”不是一回事儿。随后,宝宝会进一步了解自己和自己的动作的关系,用成人的话来说就是“自己扔皮球,皮球就滚动了”。通过扔皮球,宝宝在探索自己和皮球的关系,意识到自己的存在,体会到自己能改变皮球。通过游戏,宝宝知道自己有能力影响其他事物,会为自己感到高兴,也就是成人说的自豪感,这可是了不起的感受。
2.认出镜子中的“我”
妈妈牵着宝宝站在大镜子面前玩,妈妈扶着宝宝一会儿往后退两步,一会儿往前进,逗得宝宝呵呵笑。宝宝在和镜子里的自己做游戏呢。
细心的爸爸妈妈早就发现了,宝宝对镜子中的“宝宝”十分感兴趣,常常会对着镜子“呜哇呜哇”,和镜子中的“宝宝”说话,甚至还会伸出手去摸一摸“他”。不过,宝宝知道镜子中的“宝宝是他自己”吗?可是你又不可能指望1岁多的宝宝直接告诉你答案。
别急,心理学家教你做一个辨别宝宝能否认出自己的小游戏——点红点。
当宝宝睡着时,在他的额头上悄悄点一个红点,醒来后把他抱到镜子面前,如果宝宝伸手去摸自己的额头,这就说明宝宝已经知道镜子里的“宝宝”是自己啦。研究显示,1岁半之前的宝宝会去摸镜子里的红点,而大部分宝宝要长到18~20个月时,才会伸手摸向自己的额头,然后脸上还会露出奇怪的表情,仿佛在说“咦,我脸上怎么会有个红点点啊”。
3.回应妈妈口中的“我”
会走路的宝宝渐渐地成为你的小帮手,比如当你说“筱筱,把妈妈的拖鞋拿过来好吗”,宝宝会乐颠颠地走过去帮你拿,因为她知道,妈妈口中的“筱筱”是自己。
从宝宝出生起,几乎每天,妈妈都会把宝宝的名字叫数十遍。宝宝知道妈妈是在叫自己吗?心理学研究表明,早在4个半月左右,宝宝就能从别的声音中听出自己的名字了,比如房间里放着音乐,妈妈叫“筱筱”,躺在床上的宝宝会扭过头来望一眼,不过那是因为宝宝非常熟悉“筱筱”的读音。1岁以后,宝宝才渐渐知道把“筱筱”和自己对应起来,如果有一天在早教中心,她遇到和自己同名的孩子,那个宝宝的妈妈在叫对方“筱筱”,宝宝会觉得奇怪,“筱筱不是我吗,怎么她也是筱筱”。同时,宝宝开始尝试用语言来描述自己,妈妈问“谁在吃饭啊”,宝宝会说“筱筱”,或者指指自己。
4.明确自己行为中的“我”
妈妈和宝宝在客厅的垫子上玩,妈妈转身去厨房拿个东西,结果宝宝爬到客厅的垃圾桶旁,抓起妈妈刚刚扔的苹果核往嘴里喂,妈妈赶紧把抢过来,结果宝宝大哭起来。
宝宝是因为自己的意愿被拒绝了而伤心地哭。“知道自己想要做什么”,这是自我意识发展的一大标志。再比如,吃饭时,你喂他,他把小嘴一撇,然后伸手去抓食物,你把他的小手挡开,他还会伺机而动,被拒绝几次后他有可能生气地哭起来,直接把勺子扔到地上去。这样的行为会让妈妈头疼,但从自我意识发展的角度来看,“了解自己想要做的”,并回应对方的动作,可是思维的一大进步呢。
小贴士:
在安全、卫生的前提下,尽量满足宝宝的要求吧,毕竟这时的他需要更多的成功来维护刚刚萌发的自我意识。同时,如果某一件事情,宝宝确实不能做,找一个类似的行为来转移他的注意力,用更灵活的方式比完全生硬地拒绝要好。
培养宝宝“自我感觉良好”的小游戏
用游戏来帮助宝宝认识自己的存在、自己的身体、自己和周围环境发生的互动和关系,有助于宝宝逐步培养自我的掌控能力。
●动手动脚
触摸宝宝的小手掌和小脚丫,挠挠小手心、捏捏小手指、拍拍小脚掌,一边触摸一边用语言描述,可以帮助宝宝感受自己身体部位的存在。另外,给予宝宝丰富的刺激,也有助于中枢神经的发展。
●照镜子
在照镜子的同时逗宝宝笑一笑,让他发现镜子中变化的表情,一边照镜子一边说“宝宝快看,这是宝宝”,摆摆他的手,说“这是宝宝的小手”,向宝宝描述他的身体部位。
●躲猫猫
藏东西、妈妈躲在手帕后面、宝宝躲起来,都是躲猫猫的游戏,一边玩,一边说“小鸭子不见啦,小鸭子出来啦”,“宝宝不见啦,宝宝出来啦”,让宝宝感知自己和妈妈的关系。
●看照片
家长都喜欢给宝宝拍照片,那有没有想过把宝宝的照片给他自己看呢?不妨在家里布置一面“照片墙”,把宝宝不同月龄的照片贴起来,告诉他:“这是1个月大的你,那个时候你可小可小了,之后你就长大了……”帮助宝宝感受自己的变化,建立自我同一性。
●娃娃家
这个年龄段的宝宝可以玩很简单的角色游戏,比如“妈妈哄宝宝睡觉”、“宝宝哄小熊睡觉”。通过玩偶,宝宝把自己和他人区分出来。
丁沁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