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知识窗 > 幼教天地

引导孩子学会冷静处事

暑假,在外婆家住的俊俊无意发现了桌上有一包糖果,他拿起糖果撕开包装就吃。表弟见了,冲过去就抢:“这是我妈买给我的,还给我。”俊俊边吃过躲避,表弟乘他不注意一把夺过糖果就想跑开。俊俊立刻火了,挥起小拳头冲表弟打过去,表弟痛得哇哇大哭。外婆赶过来安慰表弟,并责备俊俊说:“这确实是舅妈买的,怎么能不给弟弟吃呢?”俊俊一听,更是像头愤怒的小公牛,狠狠地把糖果包砸向表弟……看着俊俊怒发冲冠的样子,外婆吓坏了,不知所措,只好赶紧把表弟拉开。 俊俊这种不顾后果的冲动不是一种好品行,如果不及时制止和纠正,无疑会助长其“暴行”。究其原因,主要是年幼的孩子大多以自我为中心,极少为他人着想,也不懂得谦让,所以一点点小事,都可能成为“导火线”,引发“战争”。因此,与其经常被动地处理孩子因“怒火冲天”引起的纠纷,还不如引导孩子学会冷静处事,将“大事化小,小事化无”的良好行为习惯。 ★父母良好的处事方式是孩子学习的榜样 儿童心理研究发现,孩子的冲动行为不仅仅是性格使然,往往还与其生活的环境有直接关系。父母是孩子行为的引导者,如果面对问题时,父母不能调整好自己的心态,选择理智的方法克制自己,而用大吼大叫甚至于动粗等手段解决,无疑就给孩子树立冲动的榜样,会助长孩子的暴烈秉性。所以,不管是面对孩子的问题,还是处理日常生活中的事件,家长都 应理性对待,为孩子学习解决问题做榜样。 孩子在不同的年龄阶段都会遇到种种挫折和难题,当孩子面对挫折时,家长应当让孩子克制自己,既不能消极避让,也不能不顾后果,因为这些都不是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最好的办法是用一种平和的方式解决矛盾或达成共识。 ★训练孩子控制自己的情绪 孩子在面对不愉快或生气的事情时容易出现情绪失控,是因为他在日常生活中缺乏训练。控制情绪有一个训练的过程,家长可以用“1十3十10=镇静”的公式经常训练孩子。 “1”是“要镇静,放松”,“3”指的是深呼吸3次,“10”的意思是“开始慢慢地从1数到10”。通过反复的训练和利用日常点滴生活向孩子灌输“保持镇静能使我采取负责任的行动”的观念,孩子会逐渐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的。 ★批评孩子时应讲究方式 批评孩子时,家长不能直接简单地说“不”。因为一个“不”字,往往否定了孩子的一切,很可能会引起孩子的逆反,加深孩子的烦躁情绪,导致暴力行为。对于那些情绪易激动的孩子,利用“错误场景”重现的方式,让孩子体验一下自己成“受害者”的感受,更有助于他认识自己错误行为。 总而言之,面对爱冲动的孩子,引导才是主流,有效地避免直接批评孩子,不仅可保护其自尊心,也让孩子更乐于去认识自己的情绪带来的错误,在今后的生活中多一份理智、平和来应对所遇到矛盾,理性解决事情。

刘肖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