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打针常会打在屁股上
生病去看医生的时候,医生除了会开药,有时还会叫我们去打针,而且针几乎都是打在屁股上,这是为什么呢?
原来,治病的时候,让药物在体内发挥作用有三种方式:口服、打针和打点滴。口服药物通常作用较慢,有时候疗效也不是很大,将药注射到体内则能较快发挥效用,但是打点滴是把药物直接注射进血管内,可能会引起过敏或一些不舒服的反应,甚至会休克,而且伤口也可能会感染,所以打针是较安全、快速的方式。
我们屁股上面有臀大肌,这块肌肉长得又宽又厚,打针打在这个位置有几个好处:一是这里大的血管和神经比较少,较不易出血,而且不会太痛,比较安全;二是这里“质地”比较疏松,可以让药物很快扩散开来;三是这里离骨头比较远,打针时不会刺到骨头;四是这里微血管比较密集,药物注射进去之后可以很快被吸收进入血液。
由上面几点看来,打针打在屁股上有很多好处。另外,我们在打针时,不要把屁股绷得紧紧的,越放松针就越容易打进去,也越不会痛哦。
张永佶 摘自《实用文摘》2024.11(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