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墉:写作一点也不难
刘墉,号梦然,1949年生于台北,祖籍北京,画家、作家。曾任美国丹维尔美术馆驻馆艺术家,纽约圣若望大学专任驻校艺术家,圣文森学院副教授,现任水云斋文化事业有限公司负责人及专业作家、画家。著有华文地区最畅销的励志书《萤窗小语》、《超越自己》、《创造自己》,处世系列《人生的真相》、《我不是教你诈》、《你不可不知的人性①②》、《把话说到心窝里》(合订本)、《不要累死你的爱》以及《刘墉山水写生画法(中英文版)》、《白云堂画论画法(中英文版)》等文学、艺术作品七十余种。
如果有一天,老师指着窗前的芭蕉树,叫你以《芭蕉》为题,作个“短讲”,而且连一分钟都不让你准备,立刻要你开口,你能说得好吗?还是结结巴巴,才说几句就停住,说:“想不出有什么好讲的”?如果你是后者,就让我教教你说话和作文的“思想方法”吧!
你会发现当你知道了方法,就什么主题都难不倒你了。
那方法不是由我发明,而是我在做电视记者时学到的,也就是掌握“人、地、事、时、物”的重点。
好比《芭蕉》这个题目。你可以想:
“人”是你和你父亲。
“地”是窗前。
“事”是种芭蕉。
“时”是种的时间和不同的季节。
“物”是芭蕉。
于是,你可以说:
今年春天,父亲在窗前种了一棵芭蕉,没几个月,就长得高过了窗子。大大的芭蕉叶,逆光看去,绿得像是翠玉;下雨的时候,雨水打在叶子上,滴滴答答,疏疏密密,那节奏真美得像音乐。但是秋天,才冷了几天,芭蕉的叶子就一一变黄,先是黄得艳,好像枫叶一般,接着则成了焦黑的颜色。爸爸说:“一叶生,一叶焦”,那枯了的叶子就像烧焦的一般,所以称为‘蕉”’……
我说芭蕉枯了怎么办呢?眼看这芭蕉就要死了。父亲则指着树根说:“别操心!你瞧,这下面不是已经有小苗长出
来了吗!老的还没走,小的已经生了,这芭蕉就像人呐……”
回头看看这篇东西,不是把“人、地、事、时、物”全放上去了吗?再加上色彩和声音,画面就一下子生动了起来。
现在让我们再以《大雁》为对象,把“人、地、事、时、物”和“声、色”放进去,作个短文,并且假设——
“人”是我。
“地”是湖上。
“事”是大雁来了。
“时”是季节的变化。
“物”是大雁。
你几乎只要按照顺序,就能组合出一句话:“我看到湖上飞来许多大雁,就知道冬天要来了。”。
如果再加上一些想象、声音和色彩,则能变得更丰富——
夜里听见窗外传来嘎嘎嘎嘎的叫声。早上推开窗,发现原来空空荡荡的湖面,一下子多了好多大雁,它们都是脸颊上有一块黑的加拿大雁,夏天的时候飞到北方繁殖;夏天过去,小雁长大了,天也变寒了,就一起再飞往南方过冬。
这里的湖,是它们过境的地方,只会待上两三个礼拜,它们就要再一次地远行。所以每年我只要看湖上大雁的来来
去去,就能知道春天来了、秋天到了。
我最爱看黄昏时雁群在天空练习飞翔,它们一边飞、一边叫,好像彼此呼应着“要跟上哟!别飞丢了哟”。于是我猜,很可能是雁爸爸雁妈妈在叮嘱孩子,孩子又回答爸爸妈妈:“放心!我会小心的。”
我更爱看夕阳中雁群降落,它们早早就开始不再振翅,慢慢向下滑翔,落到水面的刹那,又把翅膀高高抬起,啪啪猛拍。接着水上激起一片波纹,斜斜地映着晚霞,闪出点点金光……
不是简简单单,无论你用写的、用说的,都能引人入胜吗?
为什么?因为首先你没有忽略“人、地、事、时、物”,又用大雁的叫声、振翅、滑翔、波光和晚霞,使画面变得生动。
所以写文章不难,人家叫你即席致词也不难,只要你依照那个路线思考下去,就不会差太多。
让我再考你一个稀奇的题目吧!
请你以《传真机》为题,说一段话。
想想,“人”是谁?是你!是爸爸!是妈妈!
“地”是放的地方!放传真的地方!
“事”是传真。
“时”是什么时候传!何时买的机器!
“物”是传真机!文件、图片!
现在,你先别往下看,想想自己能不能编出一段?
如果想不出,就让我举个例子——
我们家很早就有了传真机,爸爸说有传真机,许多事情都变得方便了,文件、图片,以前都要用寄的,现在则即使
隔着太平洋,也能一两分钟就传到对方手上。
传真机放在爸爸书房,因为跟我的房间只有一墙之隔,所以我常可以听到传真机“嗒嗒嗒”的声音。爸爸出国的时
候,总在夜里传信件给我,我躺在床上,一听见传真机响,就会想“那不是传真,而是爸爸在说话”。就会想,明早醒来,又会有一封爸爸给我的信,躺在书桌上……
记住!无论说话、写作、采访。先想“人、地、事、时、物”,再加上动态、声音或色彩,就好比盖房子,先要有好的地基和建材,再加上漂亮的装潢设计。
刘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