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禺的较真
1936年,因《雷雨》剧组扮演周朴园的演员上火,眼睛红肿,无法上台,导演曹禺亲自扮演周朴园。而剧组中没有适合他的头套,曹禺戴上不是大了,就是小了。南京没有卖头套的,要买只能去上海,而这时已经是晚上十点多了。曹禺算了算时间,第二天的演出下午一点半开始,现在乘火车到上海,买好坐车回来,刚好能够赶上。
曹禺提着头套回来时已是第二天中午,正好赶上一点半的演出。他赶紧坐下来化装,穿上衣服,戴上头套,用苍老的声音念着台词。观众记住了他讲的台词,对于他辛苦买来的头套却没有什么印象。
有人问他为什么这么做。曹禺说:“观众的确不会注意到头套,但我会在意。如果这次标准降了,下次遇到同样的问题,再下降一点。开了这个口子,就会一降再降。到后来就没有人看了。”
佚 名 摘自《意林》2024.12(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