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知识窗 > 快乐阅读

古代“闹钟”知多少



    古代“闹钟”知多少
  
    当清晨被闹钟叫醒时,你是不是还留恋舒适的床呢?闹钟是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物品之一。但你知道吗,现在常用的闹钟,是在18世纪末才被发明出来的。那么,在闹钟发明以前,古代的人们是如何按时起床的呢?

    鸡鸣

    你听过“闻鸡起舞”的故事吗?讲的是东晋时期的两个年轻人,他们怀抱着为国为民的理想,每天鸡叫时就起床练剑,通过勤学苦练来提高技艺。除了“闻鸡起舞”,人们还常说“雄鸡一唱天下白”,可见,鸡鸣在古代具有闹钟的功能。

    打更(geng)

    打更是古代民间的一种夜间报时制度,打更的人称为更夫。更夫一般从晚上7点开始,每隔两个小时打一次更,通过敲打梆(bang)子或敲锣提醒人们时间。一夜分为五更,人们听到更夫的打更声,便知道时间了。而更夫一般用沙漏作为打更的标准。

    可别小看打更,其中有许多讲究呢。

    打落更(即晚上7点)时,一慢一快,连打三次,声音如“咚!——咚!”“咚!——咚!”“咚!——咚!”;

    打二更(晚上9点),打两下为一组,连打多次,声音如“咚!咚!”“咚!咚!”;

    打三更(晚上11点)时,要一慢两快,声音如“咚!——咚!咚!”;

    打四更(凌晨1点)时,要一慢三快,声音如“咚——咚!咚!咚”;

    打五更(凌晨3点)时,一慢四快,声音如“咚——咚!咚!咚!咚!”。

    总体来说是由慢到快。为什么不打六更(凌晨5点)呢?因为“一日之计在于晨”嘛,古人早睡早起,五更一过便开始起床做家务了,就连皇帝也在五更天便开始准备上朝了。

    钟鼓楼

    钟鼓楼是钟楼和鼓楼的合称。如今,在许多城市,我们依然能看到钟鼓楼。在古代,钟鼓楼承担着重要的报时功能。和打更一样,钟鼓楼的报时规律也是将黑夜分成五更,鼓楼定更(旧时晚上八点钟左右,打鼓报告第一次打更开始)击鼓,钟楼敲钟报时。击鼓和敲钟的方法相同,俗称“紧十八,慢十八,不紧不慢又十八”,如此两遍,共108下。

    香钟

    无论是鸡鸣、打更还是钟声,都不够灵活。如果人们想灵活地掌握时间怎么办呢?人们发现香在燃烧时,因长短不一,燃烧的时间也不一样,据此,人们制作了香钟。用特定的模具制成盘香,并用绳子绑起重物悬挂在盘香上,等盘香烧到一定时辰,绳子烧断,重物落下,和底下的金属撞击发出声响,人们就可以推算出时间啦。

欣欣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