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论交友
孔子论交友
小读者们,你们有好朋友吗?你们会不会经常和好朋友一起学习、讨论呢?《礼记·学记》说,如果一个人独自学习,没有朋友和他交流、探讨,他就会变得孤陋寡闻,因为朋友是一个人了解外部世界的桥梁,也是他不断完善自己的标尺。与朋友一起学习,能集思广益,能取长补短,获得更多的知识,增长自己的智慧。
孔子很重视交友,《论语》开篇就提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论语》9次提到“朋”,27次提到“友”,8次提到“朋友”,有些地方虽然没有提到“朋友”两字,但也讨论了与人交往的话题,让我们一起读一读品一品吧!
《论语·颜渊》曾子①曰:“君子以文会友②,以友辅仁③。”
古文小词块
①曾子(公元前505—公元前435):孔子学生,名参(shen),字子舆,比孔子小46岁。曾子跟从孔子学习时,天资不是特别聪明,但十分认真、刻苦,通过自己的实践,把老师的思想学说传承了下去。
②以文会友:用文章和朋友聚会。
③辅仁:辅助培养仁德。
古文翻译机
曾子说:“君子用文章学问和朋友聚会,以朋友帮助自己培养仁德。”
成语储蓄罐
“以文会友”这个成语就来自今天所学的这则《论语》。
你听说过笔友吗?笔友就是喜欢写文章的人经常以文章为媒介,一起交流讨论,从而成为朋友,这就是“以文会友”。
闲读拓展营
这一则《论语》,曾子给我们论述了结交朋友的方法和好处。君子要通过礼仪、文章、学问和文化活动结交志同道合的朋友,志同道合的朋友可以相互切磋,相互辅助,相互砥砺,共同达到仁的境地。这样既可以提高自己的学问水平,又可以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
创办于1925年的北京辅仁大学,校名就取自《论语》里的“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的含义。辅仁大学曾培养了无数的英才,如著名的《铁道游击队》中政委李正的原型就是辅仁大学的学生文立征,他1945年在山东临城的一次突袭中牺牲,年仅34岁;著名的中国古典文学研究专家叶嘉莹、著名指挥家李德伦、作家萧乾都曾是辅仁大学的学子。1952年,辅仁大学各系分别并入北京师范大学等高校。
故事频道
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个“以文会友、以友辅仁”的故事吧!
贾岛推敲
据五代后蜀何光远的《鉴戒录·贾忤旨》记载,唐代苦吟诗人贾岛在京城参加科举考试。一天,他在驴背上琢磨《题李凝幽居》中的“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的用字,想用“推”字,又想用“敲”字,反复吟诵,犹豫不定,不停做着“推”和“敲”的动作,不知不觉闯进了韩愈的第三节仪仗队里。韩愈当时担任代理京兆尹一职,主管现在的西安及其附近地区,相当于现在的北京市代理市长,那时他正带着车马出巡。贾岛被侍从带到韩愈的面前,如实地讲述了关于“推和敲”的疑惑。韩愈不仅没有责怪他,还停下马车,和他一起讨论,建议贾岛用“敲”字。于是,两人并排骑着驴马回家,一起谈论作诗的方法,好几天不舍得分开,两人因此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论语·季氏》孔子曰:“益者三友①,损者三友。友直,友谅②,友多闻,益矣。友便辟③,友善柔④,友便佞⑤,损矣。”
古文小词典
①益者三友:有益的交友有三种。
②谅:《说文解字》:“谅,信也。”此处的“谅”和“信”意义相同,诚信。
③便(pian)辟(pi):逢迎谄媚的人。
④善柔:当面恭维、背后诽谤的人。
⑤便(pian)佞(ning):夸夸其谈、花言巧语的人。
古文翻译机
孔子说:“有益的交友有三种,有害的交友有三种。同正直的人交朋友,同诚实守信的人交朋友,同博学多闻的人交朋友,是有益的。同谄媚奉承的人交朋友,同当面恭维、背后毁谤的人交朋友,同夸夸其谈、花言巧语的人交朋友,是有害的。”
成语储蓄罐
“直谅多闻”这个成语就是来自这一则《论语》,意思是为人正直信实、学识广博。
阅读拓展营
人生不可以没有朋友,但结交朋友不可以不加选择。同样是记录孔子及孔门弟子思想言行的著作《孔子家语》说,和品行高尚的人生活在一起,就像走进摆满芝兰这样的香草、充满香气的屋子,久而久之,自己因为受到香草的熏陶也会充满香气;和品行低劣的人生活在一起,就像进了卖咸鱼的商铺,时间一长,自己也就变臭了。
孔子把朋友分成有益的朋友和有害的朋友,教导学生应多交益友,少交损友,因为益友如香草,损友如咸鱼。与正直的人交朋友,因为朋友正直,他就能直率地指出自己不对的地方,可以帮助自己发现平时没有觉察到的过错,从而改正错误。与诚信的人交朋友,近朱者赤,因为朋友是守信用的君子,他能帮助自己达到诚信的境地,成为诚信的君子。与博学多闻的人交朋友,因为朋友见多识广,你经常跟他在一起,就容易增长学问,扩大见闻,使自己的德业学问日益进步。
孔子还教育弟子“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善于学习他人身上的优点;看见不贤的人,立即反省自己有没有和他一样的缺点。
有了朋友,孔子还教导我们要学会与朋友相处。子贡有一次请教老师对待朋友的方法,孔子说“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意思是忠心地劝告他,好好地引导他;如果你的朋友不听从,也就作罢,不要自找侮辱。每个人都是相互独立而平等的个体,有着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朋友之间的相处要保持适当的距离,说话做事要有分寸,“和而不同”,遵循在正确的前提下和睦相处,不随意盲从。
故事频道
颜回是孔子最得意的学生。孔子对颜回称赞最多,赞其好学仁人,就是颜回这样的优秀学生,也曾遭到同学的误会。同学之间有误会不要紧,要善于沟通和交流,然后解开误会。
埃墨堕饭
公元前497年,孔子带着弟子踏上了周游列国的旅途。公元前489年,他们去楚国,经过陈国和蔡国时,陈、蔡两国将孔子师徒围困在荒郊野外。跟随孔子的弟子们七天七夜都没吃上饭。孔子的弟子子贡比较富有,他拿着携带的货物,偷偷跑出包围,向村民换了些米。
孔子的弟子颜回、子路就在一间土屋下开始煮饭,有块熏黑的灰土掉到了饭里,颜回就把弄脏的饭取出来吃了。子贡在井边看见了,很不高兴,以为颜回在偷吃。他走进屋子,问孔子:“仁人廉士在困穷时也会改变节操吗?”孔子说:“改变节操还称得上仁人廉士吗?”子贡问:“像颜回这样的人,他不会改变节操吧?”孔子说:“是的。”子贡把颜回吃饭的事告诉了孔子。孔子说:“我相信颜回是仁德之人已经很久了,虽然你这样说,我仍然不会怀疑他,他那样做一定有原因的。”孔子把颜回叫到屋里说:“前几天,我梦见了祖先,这难道是祖先在启发我们保佑我们吗?你做好饭赶快端上来,我要进献给祖先。”颜回说:“刚才有灰尘掉入饭里。灰尘如果留在饭里,不干净;熏黑的米饭扔掉,又觉得可惜,我就把它吃了,这饭不能用来祭祀祖先了。”孔子说:“这样的话,我也会吃掉。”颜回出去后,孔子看着弟子们说:“我相信颜回,可不是今天开始的啊!”弟子们由此叹服颜回。
子贡和颜回都是孔子喜爱的学生,他们都信奉老师的学说,都在努力弘扬老师的思想,可谓是志同道合,但朋友间友情的维系也离不开彼此的信任。
摘自《儿童时代》2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