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知识窗 > 快乐阅读

成语达人光武帝



    成语达人光武帝

    东汉是个很有趣的朝代。中国的再建王朝里,唯一算得上统一王朝的,只有延续西汉的东汉。虽然宦官、外戚与权臣之间的争斗往往导致上层政治结构的不稳定,但在东汉统治的大多数时间内,百姓过得也不算太差。

    在东汉,蔡伦发明了纸张,张衡发明了地动仪,罗马的哲学家皇帝马可·奥勒留·安东尼向中国派来了使者,与大汉朝互相加了“好友”,而今天日本的最早的官方记录也来自东汉。换言之,今天的中国人用纸写字、吃日料、看意甲联赛这几件事,从源头上看,都有赖于东汉版“一带一路”所打下的基础。

    但让人遗憾的是,东汉对今天的影响这么大,其在公众印象里的存在感却很弱。今天的中国人虽然可以忘记刘秀,但如果说话不引用刘秀的话,则颇为不易。原因很简单,光武帝刘秀是个成语达人,而今天中国人说的很多成语就是他发明的,或是他手下发明的。

    比如“有志者事竟成”这个成语,便是刘秀用来表扬他手下的将领耿弇的。耿弇在攻打地方割据势力张步的时候,拔出敌军射入自己大腿的箭,依然坚持不下火线,所以刘秀才说他“有志者事竟成”。“疾风知劲草”这成语,则是刘秀用来表扬他手下的将领王霸的。王霸在刘秀的部队被王莽的官军追得走投无路时,坚持带领士兵冒险踩冰过河,救了刘秀一命,尽显“疾风知劲草”之本色。

    “马革裹尸”这成语,虽然不是刘秀自己发明的,却是他的爱将马援的名言,其原文是:“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卧床上在儿女子手中邪?”表现的是说话人急于为东汉王朝建功立业的心情。

    而若论刘秀发明的成语中最有名者,莫过于“得陇望蜀”了,其出处是他在给爱将岑彭写的“人苦不知足,既平陇,复望蜀”。

    可是,一个喜欢成语的皇帝又有啥了不起的?今天的我们从刘秀喜欢成语这一点出发,又能得到什么启迪呢?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想明白两个问题:第一,刘秀到底是干什么的;第二,成语能够用来干什么。

    其实,刘秀与其说是一个皇帝,还不如说是一个商业兼并达人。他在统一天下的过程中,合并或者消灭的地方武装包括更始帝、铜马军、赤眉军、公孙述、隗嚣等,其间涉及的人际关系可谓错综复杂。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团结盟友、孤立敌人,就成了他的“公司并购”计划是否能够成功的关键。

    在当时的生产力条件下,刘秀进行此类政治操作的基本手段无疑是文牍书信,因此,语言运用,包括对于成语的运用,就会成为达成上述操作目的的关键。再者,成语的特点便是朗朗上口,区区几个字能够抓住事情的本质,同时又不失雅正之风,不会丢说话人的份。

    光武帝大量运用成语,便是为了能在宣讲自己政治意图的时候一下子点中问题的关键,减少下属的理解成本,并通过对于下属优秀品质的语言包装来树立典型,提高团队的凝聚力。换言之,刘秀通过成语建立了一个有利于东汉王朝稳定的文宣网络,大大减小了他统一天下的阻力。

    从这个角度看,今天的管理者要学好刘秀的管理方法,其关键便在于要善于发现下属的光辉点并进行及时的语言包装,由此激起下属对于团队的忠诚度。倘若刘秀发明“有志者事竟成”“疾风知劲草”这样的成语,仅仅是为了表扬他自己的话,恐怕他的团队也早就离心离德了吧。

    而他送给自己的俗语——“仕宦当作执金吾,娶妻当得阴丽华”则既充满了奋发向上的人生愿景,又没有过多的自我吹嘘成分,让今人读来,依然可体会到十足的人性温度。中国古代开国皇帝里,仁厚可以比肩刘秀的,恐怕也只有赵匡胤了吧。

徐英瑾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