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知识窗 > 快乐阅读

抄,也是分层次的!



    最近,网文写手唐七的小说《三生三世十里桃花》被指控抄袭大风刮过的作品《桃花债》;无独有偶,悲情小说天后匪我思存也在微博上炮轰《甄嬛传》的作者流潋紫,指责其代表作《甄嬛传》的故事线索和情节梗概皆源自于匪我思存的早期作品《冷月如霜》。两起重磅IP抄袭事件引起轩然大波,网文圈抄袭成风的现状也成为热点话题。而在没有著作权法、缺乏版权意识的古代,文坛抄袭事件更是时有发生。

    先秦六经之一的《礼经》在“曲礼”一节中有云:“毋剿说,毋雷同。”东汉儒学大家郑玄作注曰:“剿,犹掣也。取人之说为己说。”因而“剿”,就是抄袭和剽窃之意。可见在先秦时期,学者们就具有原创观念。但碍于缺乏版权保护机制,这种观念没有强制约束力。

    而古代文人也意识到,抄袭或剽窃有程度之分。唐代僧人释皎然所著诗歌理论专著《诗式》中,把“偷”诗划分为偷语、偷意、偷势三种。“偷语最为钝贼”,直接把别人的文章拿来为己所用,此举和盗贼无异;“其次偷意,事虽可罔,情不可原”,抄袭他人创作的意境与内涵,也是种不正直的行为;“其次偷势,才巧意精,若无朕迹”,这种高级的“偷”是对原作融会贯通,另有创造,是在文学传统基础上另辟蹊径之作。

    虽然“偷语最为钝贼”,但抄袭之风仍是猖獗。唐元和年间的进士李播,在蕲州做郎中时,有李生携行卷谒见。李播看过行卷后,发现是自己未及第时的作品《唐诗纪事》。这就类似于把现任老师过去写的文章拿去交作业,想想也真是醉了。然而,还有比这更令人发指的抄袭事件。宋代文言轶事小说《唐语林》中记载,初唐诗人宋之问为了将外甥刘希夷的佳句“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据为己有,不惜“使奴以土囊压杀于别合”。为了剽窃诗句而丧心病狂到夺人性命,简直是斯文扫地。

    当然,文坛中也有诸多匠心独运、化用名句的佳篇,即所谓“偷势”。晚唐词人温庭筠《更漏子》中有一句“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写思妇孤枕难眠、听雨到天明的情状。而南宋词人蒋捷在《虞美人·听雨》中将其化用为“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将闺阁思绪化为人世悲欢,境界也随之升华;南宋才女李清照《武陵春》里的一句“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化用自北宋欧阳修《玉楼春》里的“尊前拟把归期说,欲语春容先惨淡”,但情感更为细腻真切,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每个写作者都有仿效前作、致敬经典的阶段,但这不等同于直接剽窃元素、套写情节。真诚地讲述自己的故事,不管在哪个时代,都是创作所应坚守的底线。

摘自《青年文摘》2017.10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