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有妙法,作文不“头”疼——如何写出吸引眼球的开头
导语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写文章也是如此。有的同学写作文,觉得开头非常难。有的同学,往往开头写了好几段,却不能触及正题,或是与中心关系不大的过程交代过多。
英国谚语云:“要登高的人,开头时必须慢慢地走。开头马虎,半路费工。”马克思说:“一切事物的开头总是困难的。这句话,在任何一种科学上都是适用的。”高尔基说得更清楚:“开头第一句是最困难的,好像在音乐里定调一样,往往要用很长时间才能找到它。”可见开头的重要性。
下面,我们就着重谈谈写记叙文和议论文的一些常用开头方法。
一、记叙文开头的常用方法
1.紧扣题意,描写自然环境,为全文创造氛围。如作文《童年是春天》是这样开头的:
冬去春来,庭院里的杜鹃花已经怒放,紫的像血,红的似火。春天的早晨,空气总是湿漉漉的,似烟非烟,似雨非雨,虚幻而朦胧。我望着这景象,不自觉地就想起了童年,想起了故乡的那条小路和春天的早晨。那山野上的杜鹃花比这庭院里生长的更令人神往。
2.交代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交代全文所要描写的事物。如《雨中》,一开头就交代了事情发生的时间——一个雨天的下午,地点——泥泞的小路上,人物——“我”,事情的起因——小弟弟赶鸭,因为雨天,所以鸭子全跑了。接着,小作者详细地介绍了经过——“我”帮弟弟找小鸭,最后写明结果。
3.从题目写起,先写自己的感受,用抒情的语言点出题目含义。如作文《水甜人贤》的开头:
朋友,你喝过军山湖的水吗?你了解军山湖的人吗?告诉你,军山湖的水是甜的,军山湖的人是贤的。
4.用倒叙写法,从眼前的事或物写起,引起对往事的回忆。如作文《良师益友——画家谷溪》的开头:
每每看到桌前两个刚劲的隶书大字“勤奋”,我就不由自主地想起他。啊,老师,和您在一起的日子是多么值得回忆啊!
5.开头交代写作动机,点明全文的中心思想。如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开头:
在朝鲜的每一天,我都被一些东西感动着,我的思想感情的潮水,在放纵奔流着。它使我想把一切东西都告诉给我祖国的朋友们。
二、议论文的常用开头方法
1.举一个典型的人或一件事作为论据,引出全文的论点。如《干出个中国人的样儿》一文,开头是这样的:
天津南开大学的定光桂同志,在瑞典皇家科学院米泰格来弗勒数学研究所进修,以一年零一个月的时间,荣获通常要6年才能得到的博士学位。定光桂在出国前下定的决心是:干出中国人的样儿来!这个决心下得好,不管干什么事情,都应当像定光桂同志那样,下决心“干出个中国人的样儿来”!
2.开头分析实际情况,提出要议论的问题,为展开议论创造条件。如《“有钱就幸福”吗》一文的开头:
钱,是许多人所向往的东西。在有的人眼里,只要有了钱,就会有冰箱、彩电、空调等家电,就会有一切,因此,也就必然会有幸福。真的有钱就幸福吗?未必如此。
3.从题目写起,开头解释题目,提出全文的中心论点。如《我的苦乐观》的开头:
苦和乐是一对矛盾。没有苦就没有乐,没有乐也就觉不出苦的滋味。在生活中,我们无时无刻不在体验着苦和乐。
4.开头引用与题目有关的名言、警句或古语、谚语作为论据,就此展开议论。如《理想之光》引用名言开头:
寓言作家克雷洛夫说过:“现实是此岸,理想是彼岸。中间隔着湍急的河流,行动则是架在川上的桥梁。”这一连串精彩的比喻,形象地说明了理想与现实的辩证关系。
创新技巧
写记叙文还有一种创新技巧:
用对比和衬托的方法开头,突出所要描写的事物。如作文《桔颂》的开头:
我漫步在风景秀丽的西湖公园里,湖边柳树婀娜多姿,纤长的枝条在微风中轻轻飘荡,真是惹人喜爱。无怪乎诗人赞叹:“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这些诗句逼真地写出了柳树绰约的风姿。我转过身来,路旁的一片桔林跃入眼帘。桔树虽没有柳树那婀娜动人的姿态,但让人觉得端庄,富有生机。
写议论文也有一种创新技巧:
开头摆出错误论点,从批驳错误论点入手,展开议论。如《驳“基础知识不重要”》的开头:
有的同学总认为“基础知识不重要”,因为它“简单无味”,哪像钻研难题那么“带劲儿”?其实不然,基础知识是极其重要的。
总之,开头要从全文出发灵活多样,要精心设计。
优秀例文
半个我
黄翠
阴雨连绵的天气最令人讨厌,打开许久不擦的玻璃窗,只能看到灰蒙蒙的一片,冰冷的雨点打在手背上,好凉!
教室里阴沉昏暗,可还看得清74张桌子,74条凳子,却只有73个半人,因为我已不是完整的我——只剩下半个我。
家长、老师、学校领导大都希望子女或学生全都一个样儿:穿一样的衣服,戴一样的帽子,甚至连考试分数也要一样。如果你本来是正方形,他们也会想方设法,磨去你的棱角,让你变成圆。原本长方形的我,也不得不割舍身体的一部分,成为圆。
第一个圆的形成
这第一个“圆”便是我们的小Z老师,这个“圆”的诞生并不光彩。俗话说,师为则后生效之,正因为如此,不少学生成了他的忠实追随者。但小Z老师毕竟技高一筹,领导的话,一经他的嘴,就变得比总统演讲还要崇高神圣得多。在我看来,他不仅第一个成为了“圆”,而且是个光滑如玉、无以伦比、空前绝后的“圆”。
告别昨日
我必须告别我最喜爱的长方形,开始漫长而单调的“进化”生涯。小Z老师称这为“步入正圆”。我无法想象变形后的日子该如何度过,如何发展,或许脑袋里多装几个圆的定理及推论,便可去除所有对长方形的思念,告别昨日的喧嚣,无奈地选择沉默、孤单。或许我已经开始变形了,再见!不,是永别了,我的长方形!
开始圆的生活
无聊!我在白纸上画满了大大小小的圆,可仍看不出它有什么美妙之处。也许是我功夫还未练到家,小Z老师说了,圆是世上最美妙、最柔和的形状。对,我也开始这样认为了。其实,做圆是很容易的,只要找到窍门儿,就没问题:家长说的话,对;老师说的话,对;校长说的话,对。要是不对呢?那也是对的——这是圆的准则。
圆的音乐
半个我在大街上漫步,看着街上的人,觉得他们是那么的可笑,哪里比得上我一圆。走进音像店,半个我看着“唐朝”“Beyond”狂笑,随后拿了一盘抒情CD,付了钱,走出店门,才记起那些乐队都是我原来所喜欢的,现在却用8个字来嘲笑它们:俗不可奈,毫无美感。仿佛手中的这盘CD才是高雅尊贵的——这是圆的音乐。
逃离
这种可怕的生活,快把我逼疯了。半个我好像是一个道行不深的小狐仙,不久,尾巴就露出来了。小Z老师天天骂我“朽木不可雕也”,连圆上有刺都不知道。
回家的路上,秋风吹在我的脸上,好凉!一片树叶落了下来,它竟然还是绿的,真是一片自由的树叶。
一下子,我好像明白了许多,跑到音像店买了一大堆“Beyond”的磁带和CD,我又变回了完整的我,我终于逃出了圆的世界。
尾声
雨还在下,洗净了玻璃窗,一切都那么明亮;天很蓝,空气很清新,我深深地吸了一口气,顿时精神抖擞。看着圆池里的人,我放声大笑,摆脱圆的束缚,我就是完整的我。
雨过天晴,我甩了甩头上的水珠,幸福地笑了。
点评
小作者形象地写出了规矩、条条框框,把有个性的“长方形”的“我”,活生生地磨成了“圆”。成“圆”后的“我”不开心,不快乐了,不再是完整的“我”,只是“半个我”。表达了作者对这个世俗规矩的憎恶之情。构思新颖,行文风趣,板块式的结构,使文章层次清晰,说理有力。
李弗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