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知识窗 > 快乐阅读

小故事大道理——学些寓言故事

“影子真讨厌!”小猫汤姆和托比都这样想、“我们一定要摆脱它” 然而,无论走到哪里,汤姆和托比发现。只要一出现光。它们就会看到令它们心烦意乱的影子。 不过,汤姆和托比最后终于都找到了各自的解决办法。汤姆的办法是,永远都闭着眼睛。托比的办法则是,永远都待在其他东西的影子里。 大家来看看这篇小故事,它是在讲什么?是两只小猫摆脱影子的故事吗?是,也不是。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这篇小故事是想通过讲述两只小猫为了躲避影子而让自己远离光明的故事告诉我们,影子和光明是一样的,都是我们人生的财富。这样一篇蕴含大道理的小故事,其实就是大家熟悉的一种文学体裁——寓言故事。 为什么说大家肯定熟悉呢?因为像《龟兔赛跑》《守株待兔》《自相矛盾》《农夫与蛇》这些寓言故事从小就陪伴着大家,而学习写寓言故事也是学习作文的“必修课”。寓言故事一般篇幅比较短小,具有基本的故事情节,最重要的是要以故事讲述一个道理,给人以启示,并一般会在结尾处点明寓意。 先来看两篇经典的寓言故事: 蝙蝠与黄鼠狼 (寓言故事的标题,常常是故事的主角,或者是故事的主要内容) 蝙蝠掉落在地上,被黄鼠狼叼去,他请求黄鼠狼饶命。(开头非常简洁。一句话就交代清楚了,故事的发生、发展都不用交代。) 黄鼠狼说绝不会放过他,自己生来就痛恨鸟类。蝙蝠说他是老鼠,不是鸟,便被放了。(第一个故事的结局。); 后来蝙蝠又掉落了下来,被另一只黄鼠狼叼住,他再三请求黄鼠狼不要吃他。这只黄鼠狼说他恨一切鼠类。蝙蝠改口说自己是鸟类,并非老鼠,又被放了。第二个故事的结局。) 这故事说明,我们遇事要随机应变,方能避免危险。(从两个故事总结出寓意。) 这一篇出自西方寓言故事最有代表性的《伊索寓言》。《伊索寓言》可以说是西方寓言的开山之作,它代表了一种简洁明快的风格,后来的很多寓言故事都受到了它的影响,但故事性会更强,更加曲折有趣。 我们再来看看《拉封丹寓言》: 伪装成牧羊人的狼 有只狼由于很难逮到附近的羊,决定要改变一下自己的模样,好好学一下狐狸的伎俩。 它穿上牧羊人的服装,套上坎肩,找了根木棍作牧杖。为了装得更像,它还带上了牧羊人的笛子,并在帽子上写上:“我是居约,是这群羊的放牧人。”它学着用前爪抓着牧杖,蹑手蹑脚地靠近了羊群。(很详细地描写狼怎样伪装成牧羊人,正是要衬托故事最后的结局描写狼的伪装时有点儿夸张,这也是寓言故事常用的手法。)真正的牧羊人居约则正躺在草地上小憩。他的狗、大多数羊和他的笛子都没有发出一点儿声音,好像都进入了梦乡。 为了把一些羊赶到密林之中,伪装的狼学着居约的声音加上几声吆喝。谁知这一下露了馅儿,狼的嗥叫根本不像牧羊人的声音,大家都被这奇怪的声音惊醒,人人喊打、可怜的狼被自己的装束绊倒,只好束手就擒。(写狼最后还是露馅了,自作自受) 骗子总不会伪装长久的,狼就是狼。(点明寓意) 这个寓言故事,就比《伊索寓言》要详细生动得多了。虽然之后的寓言更追求故事的折有趣和形象的塑造,有些运用了童话的写法,但其最终的目的,还是在于揭示故事的寓意。

楚人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