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音乐缓解幼儿的入园焦虑
用音乐营造幼儿熟悉的环境
如今很多家长都很重视对幼儿进行音乐启蒙教育,有的甚至从胎教就开始了。幼儿入园前,我们通过家访了解幼儿在家里最喜欢听的音乐,然后把每个幼儿喜欢的音乐集合在一起制作成磁带或光碟。幼儿入园初期,教师可以常常播放这些音乐,特别是当某个幼儿哭闹时,有针对性地播放一段他在家里喜欢听的音乐,有助于转移他的注意力。如果幼儿在家里并不听音乐,我们会事先准备一些歌曲磁带,在家访时送给他们,请他们平时在家中和幼儿一起听,让幼儿熟悉这些音乐。我们还请家长在家为幼儿录上一段他们喜欢的音乐或儿歌,并配上该幼儿说的话,如“我是XXX,这是我喜欢的两只老虎”,这样刚入园的每个幼儿都有专属于自己的音乐,有一些哭闹的幼儿听到自己的“专属音乐”,马上就会安静下来。
以音乐为指令,产生情感共鸣
心理学研究表明,音乐能起到缓解情绪紧张、消除焦虑的作用。幼儿入园一周后,我们在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播放不同类型的音乐,让音乐告诉幼儿什么时间该干什么事。早晨入园时,可以播放一段欢快的音乐,让幼儿产生快乐的情绪,减轻幼儿在与父母分开那一刻的分离焦虑,如戈塞克的《加沃特舞曲》吃饭的时候,可以播放轻音乐,让幼儿安静愉快地进餐,如任光、聂耳的民族管弦乐曲《彩云追月》、亨德尔的管弦乐组曲《水上音乐》等;游戏结束收玩具的时候,可以放一些轻松的轻音乐,幼儿准备去做游戏的时候可以播放一段节奏较快的音乐,让幼儿在一定时间内完成这一环节,如比才的管弦乐曲《卡门序曲》、黄海怀的二胡独奏《赛马》等。要注意的是,在幼儿初入园的几个月里,每一环节的音乐应固定不变,让幼儿逐步建立对这些音乐的熟悉感和亲切感。
让幼儿跟着音乐快乐地活动
刚入园的幼儿,并不适合一直进行安静的活动,因为在安静的环境里,他们很容易想起家人,从而引起伤心的情绪。这时最好多组织一些令他们开心愉快、情绪兴奋的活动,从而转移他们的注意力。2~3岁的幼儿喜欢模仿动作,且能跟随节奏进行简单的模仿。因此入园初期,教师可以多组织些音乐模仿游戏,如拍手、打鼓、吹喇叭等,节奏要稍慢,力度、速度要均衡,动作变化要少,多重复。刚开始时的动作可以是有趣的、独立的,每个动作之间可以没有联系,但一段时间后,可以融入连续性、情境性动作,如早晨起床时穿衣、刷牙、洗脸、梳头、吃饭等,用音乐贯穿整个情境,让幼儿跟着音乐做模仿动作。实践证明,幼儿对这样的音乐活动很感兴趣,在音乐中活动使他们的身心处于放松、愉悦的状态,从而能够减少他们对家长的想念。
彭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