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知识窗 > 百科知识

家乡的味道



    人们常说: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故乡美食特有的味道在一餐一饭中塑造着人们的味蕾——四川热辣的担担面、武汉浓郁的热干面、山西独特的刀削面、广州爽滑的竹升面……

    一碗面条,对于生活在那里的人们来说是熟悉的日常美味,而对于背上行囊、远离家乡的游子们来说,家乡的味道里承载了满满的依恋,化作了浓浓的乡愁。

    热辣的担担面

    代表城市:四川成都

    说起川菜,喜爱麻辣的朋友们一定能对那里的各色菜肴如数家珍:水煮鱼、麻婆豆腐、夫妻肺片、串串香、钵钵鸡……说到面食,川菜也是当仁不让:钟水饺、肥肠面、凉面等都是四川风味的代表。其中,担担面因其有趣的名字和麻麻辣辣的口味让人记忆深刻。

    据传,担担面起源于清朝时期的四川,一位小贩发明了这种口味独特的面条。在早期,四川的担担面都是用扁担挑在肩上卖的。在扁担的两头,一头是炉子和锅,另一头放置碗筷。路上有人要买面,小贩便放下扁担,在锅里下好面,盛在碗里,供人们食用。小贩们挑着扁担沿街叫卖,于是这种面就得名为“担担面”。

    这种源自民间的面条配料十分丰富,有猪肉末、辣椒油、芝麻酱、葱花、芽菜等,加上精心的调配,再搭配上煮得恰到好处的手工制作细面条,一碗担担面就可以上桌了。担担面色泽红亮、麻辣鲜香,是四川地区的特色美食,经过一百多年的演化发展,四川人在传统担担面的口味基础上,进行了加工和优化,形成了成都担担面和自贡担担面等不同流派。

    四川人为何爱吃麻辣口味?

    这与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有很大的关系。四川大部分地区位于四川盆地,全年湿润多雨,气候潮湿。原产于南美洲的亚马孙盆地的辣椒,作为一种食材进入人体后,可以诱发人体出现相关的应激反应,包括激素分泌增加、体表毛孔张开、大量汗液排出等,这些都有利于祛除体内的湿气,特别是体表的湿气。因此,在潮湿多雨的四川,人们吃辣会感到很舒服。从中医角度来说,生活在气候干燥地区的人们其实并不适合吃辣椒。但现在很多人都爱吃辣,有研究表明:辣并不是一种味觉,而是一种痛觉,会让人体分泌多巴胺,使人产生“痛并快乐着”的感觉。

    说完辣椒,我们再来说麻味的“始作俑者”——花椒。在2000多年前,晋代的《华阳国志》就记载,“蜀人好辛香,尚滋味”。自古以来,花椒都是四川地区主要的调味料,而它同样也有祛湿通气的作用,在满足人们味蕾的同时,还多了几分养生功效。

    四川人爱吃麻辣没错,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他们也很爱吃糖。据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中的数据,在“2020年各省居民人均食糖消费量统计表”中,四川人位居第四,同样喜食麻辣的重庆人位居第二。我们想到川菜的第一反应总是麻辣,其实鱼香肉丝、糖醋排骨等也都是川菜的经典代表菜肴。

    浓郁的热干面

    代表城市:湖北武汉

    湖北有着“千湖之省”“鱼米之乡”等美誉,各类湖鲜搭配大米饭是当地人餐桌上的常客。但是,这并不代表这里是面食的“荒漠”,在米饭当道的湖北,热干面脱颖而出,成为这里美味面食的代表,也是武汉最出名的小吃之一。

    关于热干面的由来,当地有许多种说法,其中一种颇有意思:相传在武汉汉口有一位经营面食的小商贩,一天他在准备面条时,不小心将装了香油的油壶碰倒,香油立刻浸透了晾在案板上的面条,他灵机一动,将面条和香油混合拌匀,晾干。第二天,他把晾干的面条烫熟,加上芝麻酱、菜丝等多种佐料调味,没想到引得顾客连连称赞。于是,他将这种做面的方法加以优化改良,形成了最初的热干面。

    现在我们看到的热干面,比传说中的配料丰富了许多,不同店家有各自的做法,但通常都用碱水面,加上食用油、芝麻酱、香油、红油、香葱、大蒜、萝卜丁、酸豆角、卤水汁、生抽、醋等数十种配菜和调料。不同于汤面,热干面的特点在于黏糊和干,因此,武汉人“过早”(吃早餐)都会端着一盒热干面边走边吃,不用担心汤洒出来,也不用担心料会掉出来。

    热干面火爆武汉的秘密是什么?

    很多武汉人割舍不掉的乡愁,就是热干面那富有嚼劲的口感和浓郁的味道。与其他口感绵软的面条比起来,热干面的面条是比较硬的,这是因为热干面用的是碱水面,并且要煮两次——第一次煮完后要拌油晾晒,第二次再快速烫一遍,油渗入面条经晾晒后,增加了面条的硬度,也改变了面条的颜色。因此,热干面看上去比普通面条要更黄一些,也比普通面条要更硬一些。

    很多人去武汉游玩,会觉得武汉美食的味道比较浓郁,以热干面、豆皮等为代表的小吃,咸味都极其突出。确实,湖北人喜欢的各种腊味,在腊鱼、腊肉、腊肠里面,也都会放很多的食盐。究其原因,也和这里的天气有关。武汉被称为我国“四大火炉”之一,夏天非常炎热潮湿,人们不免要出很多汗。汗液带走了人体内大量的盐分,如果出汗过多,大量的盐分损失会使人体出现电解质失衡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多吃咸味的食物可以很好地帮助人们补充盐分。

    独特的刀削面

    代表城市:山西大同

    说起面食大省,你第一个想到的是哪里?有些人会提名陕西,有些人也许会投票给山西。这两个省份都是小麦大省,也是面食达人的天堂。有这样一个说法:山西吃面是吃花样,陕西吃面是吃味道。如果各地面食来一场大比拼,外滑内筋、软而不黏的山西大同刀削面,一定能赢得一个“最花哨制面法”的奖牌。

    刀削面,顾名思义,就是用刀削出来的面条。厨师们会将按照特定比例和好、发酵好的面团放在一块板上,一手拖住板,另一只手紧握削面刀,手起刀落,削面刀自上到下划过面团,一根根面条就落入锅中。待面条煮熟,捞出来浇上各种浇头,一碗传统的刀削面就大功告成了。

    刀削面制作还有哪些“花活儿”?

    有些店铺为了吸引顾客,会让面食师傅“整花活”:有些师傅头顶面团削面,刀在脑袋上来回划拉,让食客们不禁捏了一把汗;还有些师傅可以双手削面,左右手齐上阵,效率加倍。总之,刀削面不仅美味,制作方法也“特立独行”,别有一番趣味。

    可别小看这削面的功夫,每位厨师都要经过长期训练才能掌握其中的要领:削出来的每一根面都要薄而均匀,但没有任何两片面是完全一样的,每片面都是一件特有的工艺品,面片上因为削制而产生的“棱”,可以更好地包裹住汤汁,当热腾腾的刀削面摆在眼前时,每一口都是满足的味道。

    爽滑的竹升面

    代表城市:广东广州

    说到广州,很多人都会想到广式早茶,各种精致茶点花样百出,面食好像不那么出彩。然而,万事都没有绝对,在广州,作为面食代表之一的竹升面就以其悠久的历史、独特的制作方法和味道,吸引了众多面食爱好者。

    大多数面食的制作方法无外乎拉、擀、扯,而竹升面的制作工艺更为复杂,要想做好一碗竹升面,不仅要会基本的面食制作方法,如和面等,还需要有一定的平衡能力。许多地方为了增加面条筋道的口感,都会用碱水和面,但不是碱水面的竹升面也可以有劲爽的口感,你知道是为什么吗?

    竹升面为什么如此爽滑弹牙?

    其实,做竹升面的前半部分步骤和平时做面条差不多,都需要先揉面。只不过一般和面的时候,我们都要加水,但传统的竹升面是全蛋面,以鸭蛋和面,不加一滴水,这样做出来的面条的韧性会更好。但韧性好的“弊端”就是面团难以被撑开,擀面难度会变大。所以,在揉好面之后,就是体现竹升面技术含量的步骤了:以一根直径30厘米左右的粗壮竹竿为工具,一头固定在面板的最里端,另外一头在面板的外延,一个人坐在竹竿伸出面板的这一头,用身体的重量向竹竿施压,让竹竿不断去擀压面板上的面团,直至将面团压成薄厚均匀的一片面皮。在压面过程中,面团中的蛋白质被充分激活,这样的面条在煮制时不易断裂,面条也更加筋道。

    现在,走在广州的街头,还能看到一些面馆用这种传统的方法制作竹升面,但更多的竹升面则是通过机器和面和压制而成的了。在人们拥抱高效率的现代生活时,吃一碗慢节奏的传统竹升面,也是停下忙碌的脚步,赴一场美食与历史的浪漫对话。

    编外选手:多样的意大利面

    代表城市:意大利罗马

    好吃的面食不仅仅是中国独有的美食,在全球范围内,除了中国,最喜欢面条的国家可能就是意大利了。据统计,意大利有几百种不同类型的面条,它们可以被统称为意大利面,但每一种面条都有自己的专属名字,如直面、通心粉、千层面、斜管面、螺丝面、蝴蝶面等。意大利面虽然叫这个名字,但它深受世界各国人民的喜爱,是欧洲、美洲等国家人们餐桌上经常出现的主食。

    关于意大利面的由来,有一个与马可·波罗有关的传说。据说,大名鼎鼎的旅行家——马可·波罗来东方旅行后,把面条的制作方法带回了意大利,并推广至各地。这种说法有道理吗?也许马可·波罗确实带去了一些面食制作的方法,但实际上,在他来中国之前,意大利南部的西西里人就已经掌握了面条的制作方法。

    最早的意大利面是揉好面之后切好,再晾晒干,吃的时候将面条和肉类、蔬菜一起下锅煮。这个时候,意大利面的口味和种类都比较单一,直到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在精神追求不断提高的同时,对美食的追求也在提高,意大利面的种类和酱汁随之逐渐丰富起来。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后,从美洲带来了辣椒和西红柿,这两种食材被引入意大利面的酱料中,从此,意大利面口感有了飞跃,甚至连皇室贵族也被这种风味吸引。19世纪末20世纪初,意大利面的三大酱料体系完全形成:番茄底、鲜奶油底和橄榄油底,基本的配料也固定了下来,面条本身也有了细长、扁平、螺旋、蝴蝶等不同的形状。

    为什么意大利面的口感比较硬?

    我们最常见的意大利面可能是西餐厅里细长的直面,搭配最传统的番茄肉酱。喜欢它的人会觉得它浓香四溢,而不喜欢的人则会觉得这种面条口感太硬。这是因为意大利面的原材料——杜兰小麦,是小麦中最硬质的一个品种,这种小麦有高密度、高蛋白、高筋度的特点。由这种小麦磨成的面粉制成的意大利面,在煮的时候,它的淀粉糊化程度会比普通小麦面条更低,因此更加耐煮、口感也更硬一些。

杨懿萱/编辑 摘自《学与玩》2024.9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