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走怎么走
竞走是在走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简单易行且不易发生意外的运动。那么,作为一项比赛项目,竞走是怎么走的呢?
历史悠久
竞走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500年——埃及象形文字就有竞走比赛的记录,当时的参赛者往往是为追求荣耀和财富而争分夺秒。
竞走比赛在18世纪中期全面兴起。在1908年奥运会上,男子竞走首次成为了正式比赛项目,当时的比赛距离是3500米和10千米。随后,竞走赛制随比赛需求不断变革:1956年,竞走正式成为奥运会比赛项目,分为20千米和50千米两个项目,且在公路上进行;1980年,国际田径联合会正式将女子竞走也列为世界性比赛项目,当时女子竞走的比赛距离为5千米和10千米。随着赛制的不断完善,竞走在世界各地广泛开展起来。
跑步≠竞走
竞走是“走”不是“跑”。跑步时,双脚可以同时离地,而竞走则不可以。竞走主要有以下两个要点。
不能“失去接触”。竞走始终有一只脚落在地面上,一般是摆动腿的脚跟在接触地面前,后蹬腿的脚尖不能离开地面,以确保不出现腾空的现象。
不能“膝盖弯曲”。摆动腿从脚跟落地起,直到腿部与地面垂直为止的这段时间内,摆动腿的膝盖不能弯曲。
规则严格
在2000年悉尼奥运会的20千米竞走比赛中,墨西哥选手塞古拉在奥林匹克体育场即将到达终点线时,以为自己获得了第一名,欣喜万分。但他不知道自己在竞走过程中,因与地面“失去接触”而被罚,从而取消了比赛资格,也就没有得到任何名次了。
竞走比赛项目通常有9到10名裁判参与,这些裁判用肉眼来评判运动员的动作,不接受视频评判。当他们观察到选手有“失去接触”或“膝盖弯曲”的违规动作,就发出一张警告卡,主裁判会收到警告卡。当一名选手收到3位不同裁判的警告卡时,他(她)将被取消参赛资格。
竞走比赛的规则严格,想要获得好成绩很不容易。
益处多多
竞走这项运动适应性强,与其他运动项目比起来有很多益处。
不易受伤。球类等剧烈运动的过程中,对肾、骨盆及脊柱都有一定影响。而竞走类似于加快步伐的走路,只要有力摆动双臂就行,简便易行,也不易发生意外,所以被称为“不受伤的运动”。相对于其他运动来说,竞走是人体能最快适应的运动项目。
全身性减肥。竞走时腿的前、后肌肉都会得到充分锻炼和加强,全身肌肉几乎都要进行活动。竞走中要有力地摆动双臂,腹部、背部、胸部的肌肉也可得到锻炼,这比平常普通走路多消耗10倍以上的热量,比长跑平均消耗的热量还要多,是理想的减肥运动。
适合多种人群。竞走没有年龄、性别、体力等方面的限制,可以从慢速开始逐渐加速加量,比散步有效,比慢跑安全,又弥补了定时、定点锻炼模式带来的不便,对中老年和体弱的人来说,都是较适宜的。
李涛/史仍飞 摘自《十万个为什么》20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