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知识窗 > 百科知识

小豆长喙天蛾的花间年华



    有一种国内常见的大扑棱蛾子,最喜欢一边晒太阳一边嘬花蜜。一发现美味,它便悬停空中,藏在下巴颏里的“蚊香卷”展开,秒变长吸管,探入花心,吸溜吸溜……

    静好岁月

    茜草

    茜草是一种开花不起眼的藤蔓,善用增加摩擦力提升攀爬技能:四棱的茎密生小倒刺;轮生的心形叶子也不光溜,手感涩涩麻麻,很不舒服。茜草的根自古用作红色染料,所以有一种红就叫做“茜草红”。

    小虫如此长大

    小豆长喙天蛾的幼虫比较挑食,偏爱茜草科植物的嫩叶,譬如茜草、猪殃殃、鸡屎藤等。蛾妈妈通常把黄绿色的卵产在嫩茎叶上,很不起眼。刚孵化的虫宝宝灰黄色,很快就升级为绿毛毛虫,就近啃食茜草的嫩叶。它们吃了睡睡了吃,越长越大,体色也愈加翠绿。大绿毛虫最终会变成棕红色,意味着它准备“下山”,钻进枯枝落叶或疏松泥土中化蛹。蛹再过十几天后羽化成蛾,然后就飞走访花谈恋爱去了。

    幼虫识别法

    野外在茜草科植物上遇到肥嘟嘟的绿毛虫,两步就可以分辨是不是小豆长喙天蛾——

    一看屁屁上有没有翘起的“天线”,这是天蛾类幼虫的统一装备;

    二看体侧有没有亮白条纹,有的话就八九不离十啦!

    小豆长喙天蛾

    逛花园时听到惊呼“蜂鸟”,十之八九都是因为看到了它——因为中国并没有蜂鸟,而空中的它,也确实很像仅生活在美洲的蜂鸟:壮硕多毛如鸟,疾飞与悬停切换自如。其英文正式名为“Hummingbird hawk-moth”,直译即“蜂鸟鹰蛾”。别的蛾子大都昼伏夜出,它却日间飞行,四处访花。飞翔时闪现亮眼的橘黄,尤其悬停时的高频振翅,更显惊艳。

    吸蜜要挑花:有筒的+有管的

    小豆长喙天蛾就餐习惯灵活:花少的时候不挑食、有蜜就吃;花多的时候偏爱带筒状、管状结构(花筒或花距)的目标,这类花心通常深藏着较多蜜糖,譬如早春的结香、秋天的串红等,吸起来更过瘾。

    结香

    结香是灌木,但嫩茎秆柔软到可以打结,加之花香馥郁,因此得名。

    致命陷阱

    21世纪初,国内园艺界引进了一种美洲花卉,让人类赏心悦目,也吸引了不少昆虫,“嘴长虫胆大”的小豆长喙天蛾也在其中。它悬停着把长嘴精准伸进花心的洞口,一探到底。然而等吸完花蜜想离开的时候,糟糕!嘴巴被卡住了,完全抽不动!接下来,任何挣扎都只是徒劳,直至精疲力竭……

    美丽月见草

    这种形色俱靓、皮实好养、花期超长的草花,近些年越来越常见。我们从前说的“月见草”是在晚上开黄花,但这位“美丽月见草”总是白天盛开。无论是点缀几丛,还是成片花海,它们都绝不辜负名字中的“美丽”二字。

    蛾子的长嘴,放大看像排水软管,有一圈圈横沟。“软管”截面扁扁的,这种空腔结构很轻,还利于卷曲、伸直、瞄准等操控。而美丽月见草的花筒内,下部有一段“毛区”(a):花筒内壁和花柱表面,密布朝下生长的短柔毛。再下面是一小段“无毛区”(b),装着蜜腺分泌出的花蜜。

    从花筒截面可以看出,花筒内有四个纵向的凹槽。蛾子的长嘴很容易沿着凹槽伸进花筒底部,当然一定会经过“毛区”——就像设计好似的,短柔毛的粗细与长嘴的横沟宽度恰好相当。当长嘴最终抵达“无毛区”吸花蜜时,无数根短毛不知不觉钻进了横沟里。蛾子用餐完毕,想要“抽嘴而退”,此时众多陷入横沟里的柔毛,聚合成强大的逆向阻力,死死扼住了蛾子的命运……原本相隔万里的花与蛾,初次见面就痛下杀手,难道真的只是碰巧?莫非在花儿的美洲故乡,有长着类似长嘴的宿敌?……此中缘由还有待研究。

    隐形战斗机,春来亮“火力”

    小豆长喙天蛾雌雄长得几乎一样。休息时身体呈灰色的三角形,让人联想起某种型号的战斗机。成虫躲在树木、岩石或建筑的缝隙里越冬时,也是这个低调隐形的姿态。待到春暖花开,它振翅高飞时,就会露出前翅内侧和后翅高调的橘色。

    致谢:特别感谢西湖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科研助理蒋卓衡的支持和帮助!

颖儿 摘自《博物》2023.4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