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的“四大发明”
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于228年至234年,对曹魏发起过五次进攻。为了战胜曹魏强大的骑兵部队,诸葛亮发明、改进了很多实用的新型武器。
绊马钉
当年长坂坡之战,曹操的五千名虎豹骑一天一夜狂奔三百余里追击刘备的军民混合部队,形势危急下,刘备不得不丢妻弃子,带着诸葛亮等数十人仓皇逃命。后来,蜀军与魏军交战的过程中,也多次吃过曹魏骑兵部队的苦头,所以,诸葛亮发明了设计独特的绊马钉——只要扔在地上,它永远有一面尖棱是朝上的。
永远朝上的绊马钉在战场上的作用是很大的。诸葛亮可以用它来阻挡敌军骑兵部队的冲击,如果对方的骑兵直接冲过来,撒在地上的绊马钉会把马蹄子扎破。蜀军在撤军后也可以把绊马钉撒在追兵的必经之路上,拖慢敌军的追击速度。
诸葛连弩
据西晋《三国志·诸葛亮传》记载:“亮性长于巧思,损益连弩,木牛流马,皆出其意。”诸葛亮为了提高蜀军的作战能力,在原有连弩的基础上进行了创新与改进,使之一次能发射十支弩箭,这种新型连弩被称为诸葛连弩。东晋史书《魏氏春秋》也补充记载了诸葛亮构思并指导改进连弩的相关情况:“损益连弩,谓之元戎,以铁为矢,矢长八寸,一弩十矢俱发。”
诸葛连弩非常厉害,一弩十矢,并且射程相当远,威力足够大,无疑是杀伤力极强的远程兵器。在界桥之战中,公孙瓒的轻骑部队“白马义从”被袁绍先锋大将麹义用数千弩弓手克制了,导致公孙瓒从此走向衰落。由此可见,弩箭堪称骑兵克星。
当然,诸葛连弩也不是十全十美的。它的体积和重量偏大,单兵作战很难使用,主要是用来防守城池和营塞。在防御方面,诸葛连弩让士兵发挥了最大的战斗力。守城士兵在城楼上用这种半自动化的弩箭向下射击,足以让敌军魂飞魄散。
诸葛连弩是三国时代军事科技的巅峰之作,也是魏国骑兵的噩梦。诸葛亮能用蜀汉步兵压制曹魏骑兵,绊马钉和诸葛连弩功不可没。
木牛流马
蜀汉军队拥有当时技术含量最高的装备,新型武器层出不穷,让人叹为观止。绊马钉和诸葛连弩虽然是了不起的创新型军事产品,但还不是诸葛亮最为神奇的发明,位居三国神奇发明榜首的应该是木牛流马。
诸葛亮北伐时,有感于蜀道难走,运粮不便,遂产生了制作适应战争需求的战地运输车的想法。于是,他经过一番探索与研究,发明了一种新型的运输工具——木牛流马。
木牛流马分为木牛与流马。木牛在诸葛亮第四次北伐时出现,流马在诸葛亮第五次北伐时出现。从出现的时间顺序来看,先有木牛,后有流马,所以流马可以看作是木牛的改进版。木牛流马是一项伟大的发明,它是神奇的运输工具,其构造奇妙独特,在狭窄山路上也能自如转弯。
木牛流马最厉害之处,是一天能行走几十里,并可以昼夜不停。不过,这是否违背了物理常识呢?至今,我们都无法解释其制作原理和工作原理。千百年来,关于木牛流马的争论从未休止,人们提出了各种各样的猜想。
不管怎样,木牛流马的出现提高了蜀军的后勤效率,有效保障了军需物品的运输。
不过,令人遗憾的是,木牛流马的设计图纸早已失传,后世无从得知它的具体构造与形状,甚至它的真面目也一直是个谜。尽管《诸葛亮集》中载有木牛流马的制作之法,但我们目前还是无法完全“破译”它所隐藏的“密码”。
八阵图
据《三国志·诸葛亮传》记载:“推演兵法,作八阵图,咸得其要云。”
其实,八阵由来已久,春秋末年的《孙子兵法》中就记载了八卦阵。因此,八阵图是诸葛亮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推演兵法而创设的一种阵法。诸葛亮作的这套八阵图,历来为兵家推崇备至。可惜的是,八阵图今已失传,人们无法窥视它的全貌。
八阵图是诸葛亮遗留下来的千古之谜,其失传后愈显神秘。不过,浙江金华兰溪市西部18公里处有一个诸葛八卦村,据说村中的建筑格局是按八阵图样式布列的,整个村落布局呈九宫卦之形。该村是诸葛亮后裔的最大聚居地,许多小巷纵横相连,民居星罗棋布,外人进入该村犹如进入迷宫一般。由此可见,诸葛八卦村确实体现了中国先贤的智慧和八阵图的威力。据考证,诸葛八卦村始建于元代中后期,至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
蓝水飞舟 摘自《课外阅读》20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