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国槐会说话
如果国槐会说话
洋槐是外来物种
洋槐,听名字就知道是外来的物种。它的老家在美洲。19世纪末,德国侵占青岛后,在胶州湾大规模推广种植洋槐。因此,洋槐也被称为“德国槐”。似乎是应了那句“外来的和尚好念经”,洋槐因树形优雅、寿命长、生长快、耐污染等优点,成为行道树中的佼佼者,很快在我国站稳脚跟,蔓延到大江南北。
洋槐的繁殖能力极强,四处攻城略地,严重压制本土植物;同时,它还用糖衣炮弹——美味的洋槐花,俘获了大家的胃。以至于现在一提到槐树和槐花,人们最先想到的就是开白花的洋槐。
特别的寓意
国槐,因是我国土生土长的槐树而得名。我们的祖先跟国槐相伴了至少4000年。3000年前的周朝,宫廷外就开始栽种国槐。天子会见群臣时,地位最高的“三公”——太师、太傅、太保,要面向3棵大槐树站立,“三槐”逐渐成了“三公”的代称。后来,人们喜欢在自家房前种几棵槐树,期盼儿孙也能成为“三公”,辅佐皇帝。
国槐跟人们的生活还有更紧密的联系,那就是吃。花虽不能吃,国槐叶子却是古人饭桌上的常客。其中最有名的吃法,叫“槐叶冷淘”。唐朝时,皇宫给朝臣提供工作餐,夏季的消暑食物里,就有这种用槐树嫩叶挤汁和面做成的凉面。
人们对国槐最深刻的记忆可能是树下荡来荡去的“吊死鬼”,这种软乎乎的虫子叫“槐尺蠖”。胆大的孩子喜欢抓几只放在地上,看它们身子一屈一伸地蠕动,玩起了“测量”土地的游戏。
洋槐,国槐分清楚
那么如何区分国槐和洋槐呢?
最明显的区别是花期、花色和气味。洋槐花是春花,每年4、5月,桃花、海棠花尚未落幕,它就急匆匆地将串串白花挂满枝梢。哪个小区或公园要是有几棵洋槐,那香气能迷醉方圆几里的“吃货”。而深沉稳重的国槐,要到7、8月才撑起硕大的花序。国槐花是蝶形小花,颜色和气味都很低调,若不是被一场场秋雨淋落,人们很难发现它们开得那么繁盛。
其次可以看果实。两种槐树结的都是荚果,模样却不相同:国槐的果实又圆又肉,相邻的种子之间常有个掐腰;洋槐的荚果是扁平的,跟扁豆、四季豆相似。此外,枝条也可作为辨别依据。洋槐的枝条上有利刺,用来震慑猎食者,因此也称“刺槐”;国槐的枝条则无刺,而且大树的小枝和幼树的树干都光滑青绿,因此,古人还将它们赞为“玉树”。
豆荚 摘自《我们爱科学》2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