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知识窗 > 百科知识

行走历史之奇葩事儿发现记



    行走历史之奇葩事儿发现记

    唐小逗这个历史迷,这一站继续行走历史乐悠悠!这一站,他搜罗历史上的各种奇葩事儿,跟紧他的脚步,别走散!

    站着说话不腰疼

    有一天,天气晴好,秦孝公的心情也如好天气般明媚。他吩咐身边的宠臣景监将商鞅请进大殿,他要与商鞅谈论治国大事。

    大殿之上,君臣礼仪自然是要严格遵守的。秦孝公端坐在大殿上,商鞅和景监则规规矩矩地跪着。
    
    一场精彩绝伦的讨论开始了,秦孝公和商鞅从政治谈到经济,再从经济谈到法令,越谈越投机。
    
    一个小时过去了,商鞅在侃侃而谈,秦孝公认真在听。

    两个小时过去了,商鞅还在口若悬河,秦孝公听得入迷。谁也没注意到此刻的商鞅,已然起身立于大殿之上,忘形于礼了。
    
    商鞅和秦孝公都在兴头上,可苦了在一边跪着的景监。他百无聊赖地跪着,听着俩人的谈话,觉得无趣,更插不上话。跪着跪着,他实在跪得腰酸背痛,但看君臣俩人一点儿也没有要结束谈话的意思。

    实在跪累了的景监,只好频频向商鞅使眼色,意思是说:闭嘴吧您哪!哥们儿我还在这跪着呢。只可惜滔滔不绝的商鞅并没有领会到景监的意思。
    
    直至中午,有人喊吃饭了,秦孝公和商鞅才收住话头儿。出了大殿,商鞅问景监:“你刚才为啥老给我使眼色?”景监没好气儿地说:“整整一上午,我在地上跪得腰酸背痛、浑身麻木,你倒是站着说话不腰疼。”

    唐小逗划重点:后来,“站着说话不腰疼”便作为俗语流传了下来。只是经过了时代演变,早已和当初的意思大相径庭。现在,“站着说话不腰疼”常用来比喻说话不顾及别人的感受、不能从对方的实际情况出发,只知道自己说风凉话、高调话。

    别人策马扬鞭,他拍马屁股

    明朝天启皇帝身边有个叫魏忠贤的红人儿,深得皇帝喜爱。
    
    有一年重阳节,天启皇帝举办了一场声势浩大的赛马活动。皇帝身穿龙袍,端坐在辇车上,文武百官也都在赛马场边观战,赛场上气氛热烈。

    随着三声炮响,几百匹赛马像离了弦的箭,直往前蹿。马背上参赛的武官精神抖擞,高举马鞭向马背上抽打,噼噼啪啪声响成一片。
    
    可魏忠贤起身上马,压根儿没有挥鞭打马,而是在马屁股上轻轻拍了三下。这个举动成功吸引了众人的眼球,再看看被魏忠贤拍了屁股的马——四蹄腾空扬起,奋勇往前追去,刹那间,就超过了前面的数百匹快马。这下子,全场沸腾,人人称奇。

    天启皇帝是个“好奇宝宝”,他连忙追问魏忠贤为何不用鞭子就能轻松取胜?到底是从哪里找来的神马?魏忠贤毕恭毕敬地回答道:“启禀皇上,这不是神马,只是我熟知马性,要马跑得快不能靠鞭子抽,只需要在马屁股上拍三下即可,所以我的妙招就是‘拍马屁’。”

    天启皇帝笑着说:“你能知晓牲畜灵性,顺其性而驾之,定是大才大器。”从此,魏忠贤平步青云,显赫一时。
    
    百姓们说这一切都是魏忠贤“拍马屁”拍来的,从此就流传了“拍马屁”的故事。

    桑树叶做钞票?只有张咏想得到!

    英国伦敦的英格兰银行中央天井旁边,种着一棵桑树。桑树在英国很少见,这家银行为什么独独选择种植一棵桑树呢?这其实和中国北宋时期一个叫张咏的人有关。张咏,是发明了最早的钞票交子的人,而交子的原材料就是桑树叶。

    张咏小时候家里贫穷,但他很刻苦,精通射术、剑术等,不仅如此,他还靠借书抄书的方法熟读了诗书,最终中了进士,在崇阳当县令,后来因平定叛乱有功,调到了益州做知州。
    
    有一次,张咏在走访百姓时,发现当地的对外贸易非常频繁,而且涉及的数额比较大。四川的山路崎岖,作为当时流通的货币,铜钱在数额较大的交易中,非常不方便。

    很多商人束手无策,张咏和下属们商讨解决的对策,后来就出现了用桑树叶作为交易凭证,广泛用于商业贸易中。作为货币里程碑的“交子”就这样孕育而生。

    小小袖里装乾坤

    在古代,衣服的流行元素和现在大不相同。王公贵族、官员士子都喜欢穿着宽衣阔袖的衣服,这样的衣服往往很少有衣兜。外出时,如果要携带扇子、银两等零散的杂物,该怎么办呢?这时候,就需要在阔袖里做文章了!在小小的衣袖里缝制一个口袋,口袋的方向与袖子相反,形状为收口的梯形,这样在双手下垂、作揖时,东西也不会掉出来了!真可谓是小衣袖里有大乾坤。
    
    既然袖子里常常用来放银票、银子,那清贫之人的衣袖里,就没有什么钱了,只有“空空如也的清风”。所以,“两袖清风”就被形容穷得一无所有,也就是清贫的意思。后来,“两袖清风”又引申为官员为官清廉。

    诗人于谦自幼聪慧过人,年纪轻轻就写出了著名的《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在于谦三十多年的做官生涯中,始终清正廉明,为老百姓做了不少好事。他做官时,曾有官员从百姓手中搜刮当地特产作为礼物,赠送给朝廷要员。

    但于谦是一股清流,他每次回京城办事,从不带任何礼物,有人私下劝他“识时务”,但于谦丝毫不为所动。他作了一首《入京》诗表明心志:“绢帕蘑菇与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自己唯愿不给百姓加重负担,宁可只带两袖清风入朝面圣,是何等的高风亮节。

    唐小逗划重点:我们今天常用“袖珍”一词来形容极小的东西,就源于此,在古时专指那些精致小巧、可以被放入衣袖的物品。

摘自《中外童话故事》2021.7-8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