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知识窗 > 百科知识

抽水马桶的前世今生



    抽水马桶的前世今生

    抽水马桶出现前,人们是如何上厕所的呢?

    人们最早大都在野外随地大小便,方便后再用土把排泄物盖好。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专门用来排泄的“厕所”进入日常生活,据《周礼》记载,周朝皇宫中的厕所称为“井匽”,还专门设有“宫人”职位来负责管理厕所。《墨子》一书也提到当时会在城墙上、下设立厕所,方便士兵和民众使用。

    古代的厕所设备简陋,往往只是在地上挖出一个大坑,周围以茅草遮蔽,因此也称作“茅坑”。因为茅坑过于简陋,还引发了悲剧,春秋时期有位晋景公,他在用餐前突然肚子痛,去上厕所时不小心跌入茅坑中,一命呜呼了。

    古罗马帝国的公共厕所,由一排排悬挂在排水沟上的座位组成,人们坐着方便时,排泄物就从座位中间的圆孔落入排水沟里。中世纪的欧洲城堡有时会把厕所设计在塔楼上,下方放置容器以收集落下来的排泄物,或是让排泄物直接落入河流中随着水流而去。

    给人方便的便器

    以前的人们除了在地上挖茅坑,也会使用尿壶、便桶等便器来承接排泄物。便器的形状大多是圆桶状,最常见的材质是木头,表层上漆以避免渗漏,并用盖子遮掩臭味,而且要经常清洗才能维持清洁。

    便器的名字曾几经更改,中国汉代皇帝使用的便器称为“虎子”,到了唐代,为了避唐高祖李渊祖父李虎的名讳而改称为“马子”,又因民间使用的便器多为桶状,所以名称逐渐演变成了“马桶”。也有学者认为,虎子和马子是不同的东西,虎子是男性专用的小开口壶状溺器,马子则是圆桶形的坐式便器。

    以前的便器只是一个容器,没有和污水管道相接,所以可以随处搬动,为了方便,很多人会将便器放在家中任何地方,比如卧室里。直到20世纪初,一般家庭才开始普遍设有集乐园盥洗、便溺功能于一身的厕所。不过,即使在现代,便器仍有其存在的价值,可以方便卧病在床、行动不便者解决便溺的需求。

    清理出来的粪便去哪里了?

    不论中外,以前都有专门从事清洁马桶、收集粪便工作的人,他们通常在早上推着小车,沿街收集各个家庭前一天所产生的排泄物。这些现在人人都嫌肮脏、唯恐避之不及的排泄物,却是昔日农民眼中的“珍宝”,因为粪便经过微生物分解后,是最好的天然有机肥料,因此收集越多越赚钱。在化学肥料问世前,农民还必须付费才能取得排泄物呢!为了综合利用排泄物,以前的厕所常和猪圈结合在一起,称为“猪厕”,时至今日,在一些农村还能见到这类设施。

    在肥皂普及之前,古罗马人还曾用尿液和草木灰的混合液来洗衣服。有些洗衣工匠会在清晨挨家挨户收集尿液,然后把脏污的亚麻布衣服整晚泡在尿液和草木灰的混合液中,隔天稍加搓揉以去除污渍。而绅士们打猎后泥泞不堪的外套,也会被侍从采用同样的方式处理。古罗马帝国的皇帝甚至向在市面上贩卖的尿液征收“尿税”!

    从马桶到抽水马桶

    16世纪时,英国的约翰·哈林顿爵士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抽水马桶,安装在伊丽莎白一世女王所居住的宫殿中。这个抽水马桶由便座、便盆和木制水箱组成,使用完毕后,只要打开水箱上的活栓,就会有水冲走排泄物,但在冲水后,臭气容易顺着管道进入房间。抽水马桶发明之初并未流行开来,人们还是习惯使用传统的马桶。

    1775年,英国钟表匠亚历山大·卡明斯发明了S形存水弯,冲水后,臭味会被S形管道中的水阻隔,不会进入房间里。随后发明家约瑟夫·布拉梅改良了冲水装置,让马桶中的粪便可以轻易冲干净。这些发明使得抽水马桶的发展往前迈进了一大步。

    1851年的伦敦世界博览会上,英国工程师乔治·詹宁斯在水晶宫中设置了公共抽水马桶,人们只要花一便士就能使用干净的马桶,这让民众对抽水马桶的印象大为改观。而经过“泰晤士河大恶臭事件”后,伦敦的地下污水管道系统日趋完善,加上19世纪80年代,不会漏水、不会残存病菌、易于清洁的陶瓷马桶实现了市场化,从此以后,工业化生产、造价低廉、臭味大幅减弱的抽水马桶逐渐普及于每个家庭中。

摘自《科幻世界画刊》2020.5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