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知识窗 > 百科知识

深海“小飞象”



    深海中的“小飞象”真的是象吗?它真的会飞吗?其实,“小飞象”是一类生活在深海中的软体动物。由于它们的身体呈半凝胶状,非常柔软滑嫩,捕捞时极易受损,保存中也容易变形,导致以往人们对这一类群知之甚少。如今,借助水下机器人,科学家终于得以了解这一神秘的动物。

    不期而遇“小飞象”

    2017年8月21日,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科学”号海洋科考船正在对太平洋深海的海山进行考察。科学家在船上的操控室内紧盯屏幕,上面显示的是“发现”号的水下作业情况。此时,“发现”号正在海面下1200多米的卡罗琳海山上探测。突然,一只胖乎乎、憨态可掬的橙色生物扇动着一对“大耳朵”出现在屏幕中。操控室里顿时沸腾起来,我们就这样与深海“小飞象”不期而遇了。

    深海“小飞象”为软体动物门头足纲八腕目十字蛸科烟灰蛸(Grimpoteuthis)属动物,又被称作“小飞象章鱼”(Dumbo Octopus),名字源于迪士尼经典动画角色小飞象丹波(Dumbo)。若你看到它游泳时的样子,就会马上明白其名字的含义:深海“小飞象”游泳时会不停地挥动眼睛上方的两只耳状鳍,如同扇动一对大耳朵在水中飞翔,而它们腹部用于排水的漏斗就像大象的长鼻子,让它们看起来颇有几分小飞象的神韵,非常呆萌可爱。

    烟灰蛸属广泛分布于各大洋海底,生活在100~7000多米的深海区域,是已知章鱼(八腕目的统称,广义的章鱼)中生活在最深处的一类,全球目前已知十几种。该属一般体长20~60厘米,身体为明胶质,皮肤光滑且松软,有一双大眼睛,肉质鳍较大,分列于身部两侧、眼睛上方。

    深海“小飞象”还会变色,凭借身体里的色素细胞,它们可变为红色、白色、粉色、棕色,甚至是半透明色,与周围的环境融为一体。烟灰蛸属的8条腕之间大部分由腕间膜连接,全部伸展开时就像一把撑开的小伞,所以烟灰蛸属与其他面蛸科的章鱼又被统称为伞章鱼。

    外形奇特,内在特殊

    虽然烟灰蛸属被称作“小飞象章鱼”,而且与其他章鱼一样都有8条带状的腕,但是我们常见的章鱼属于无须亚目,而烟灰蛸属于有须亚目。有须亚目的每条腕上有2排细细的须毛和l排细小的吸盘:而无须亚目章鱼的每条腕上只分布着2排大大小小的吸盘,没有须毛。这也是区分有须亚目和无须亚目的重要特征之一。

    烟灰蛸属的身体内部结构也与常见的章鱼有很大的不同。前者身处无光的深海,不需要用墨汁来掩蔽自己,所以墨囊在演化过程中逐渐消失了。另外,大部分章鱼都没有内骨骼,所以它们才能做到柔软无骨,可以钻到很小的容器里;而烟灰蛸属体内仍有内壳,呈“U”字形或“V”字形,起到支撑身体和鳍的作用,让它们能一直保持稳定的可爱外形。

    翩然而至的行进方式

    深海“小飞象”的行进方式也很独特。它们既可以在海水中游泳,也可以在海底爬行。前文说到的那两只酷似大耳朵的肉质鳍,不仅可以卖萌,还是它们主要的运动器官,不可或缺。

    章鱼通常通过排水的方式进行“喷射”式游泳:其腹面有一个漏斗状的肌肉组织,章鱼通过这个“漏斗”将外套腔(软体动物外套膜与内脏团、鳃、足之间的间隙)中的水喷出,产生反方向的推动力,从而向前运动。深海“小飞象”的“鼻子”就是它们的漏斗,另外,它们以腕间膜的收缩与扩张来鼓动水流,如水母般推动向前。但是,由于烟灰蛸属的外套腔口和漏斗(位于头腹面与外套腹面前缘之间的漏斗状肌肉组织,主要起游泳和呼吸时排水的作用)细小,限制了其行进的速度,因此,“小飞象”会不停地扇动“大耳朵”,以获得足够的推动力,泳姿也相当优雅。据报道,烟灰蛸属扇动鳍的频率可达每秒4~30次。此外,烟灰蛸属的身体密度与海水是一样的。这使得它们可以展开“双耳”,自由地在水中“滑翔”。它们还可以像其他章鱼一样,用8条腕在海底爬行。

    多样的捕食策略

    “小飞象”是肉食动物,主要以桡足类、等足类和端足类等小型甲壳类为食,也捕食多毛类和双壳类等。由于深海中阳光难以到达,食物极度匮乏,加上它们体形娇小(大多数体长20~30厘米),增加了捕食难度。但“小飞象”有自己的解决办法,它们腕上的须毛和吸盘以及伞状的腕间膜等独特结构都有助于捕食,主要有3种捕食策略。第1种:利用腕和腕间膜形成一个空腔将猎物包围起来,然后这个空腔逐渐缩小,将猎物送到嘴边。第2种:腕向下伸展,腕和腕间膜形成一个像渔网一样的伞状结构,在下降到海底的过程中由此“网获”食物。第3种:当它们趴在海底时,腕上的须毛可以相互协调,波浪状摆动,从而产生向嘴方向的水流,便于捕食。在这3种策略中,腕上的须毛和吸盘都起到防止猎物逃走的作用。

    神奇的发光器

    烟灰蛸属体内有发光器,这在黑暗的深海里非常有用,可以捕食和自卫。“小飞象”在海床上盘旋时,身体会发出微弱的光芒,当迷惑并吸引住摸不着头脑的猎物靠近后便用腕和吸盘将其牢牢抓住,同时身体会释放黏液粘住猎物,直到猎物彻底放弃挣扎,它才安心地摆动须毛将美味送入口中。

    发光器不仅能引诱猎物,当遇到危险时,它们还会张开腕,露出发光器,此时的光芒明亮且形状怪异,充满警示和恐吓的意味,也能赶走不请自来的家伙。瞧,深海“小飞象”多么聪明,能根据需要调节发光的强度。

    发光器还可以帮助深海“小飞象”吸引配偶。在漆黑一片的茫茫深海,想要找到心仪的伴侣何其困难,但它们能通过发光来发送“约会”信号,吸引异性前来。

    身居深海,亦需保护

    烟灰蛸属生活在深海,神秘且难得一见,而且它们的身体呈半凝胶状,非常柔软,极易受损,大大降低了捕获成功率;保存期间也容易变形。这给科学研究增加了难度与挑战性,故以往人们对烟灰蛸属所知甚少。不过,随着科技的进步以及深海探索的增多,科学家得以接近这一类群,甚至怀疑这一群体比较原始,与章鱼的祖先有着密切的关系。

    烟灰蛸属的寿命比较短,平均3~5岁。2014年,烟灰蛸属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受胁物种红色名录》。随着人类对深海探索能力的不断提高,在发现和探寻更多深海秘密和神奇生物的同时,更要注重对这些小生灵的研究和保护。

张均龙 王姗姗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