唤起沉睡的鲸鱼
夕阳西下,当人们发现它的时候已经太晚了。太阳光的温度依然残留在湖面上,但眼前这头庞大的鲸鱼却再也回不到大海了。
留住鲸鱼
这头死去的鲸鱼是在美国阿拉斯加州比目鱼湾一个澙湖内发现的。人们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将这个庞然大物拖上岸。面对如此大块头,科学家们做出了一个童大决定:永远保存这头鲸鱼!将它制成标本!
然而,问题是对于小型哺乳动物或鸟类,标本制作只需要将它们的身体剖开,去除内脏,并填充防腐材料,安装玻璃眼球……这样就可以最大程度地保持它们栩栩如生的形态。但我们不可能保存完整的鲸鱼躯体,因为它实在太大难以解剖,而且被人发现的时候已经开始腐烂,所以我们只能考虑将它制成骨骼标本。
为了制作骨骼标本,首先要清除皮肤和骨骼上的肌肉。对于小型动物,可以将皮毛剥去之后,放入盛满虫子的容器中,肌肉及软组织会被虫子吃干净。这虽然听起来有点可怕,但与徒手剔除的方法相比效果好多了。不过对于鲸鱼这么庞大的动物来说,这样效率太低了。科学家想了个好办法:让它在湖底沉睡!
超过50名志愿者放弃了自己的休息时间,投入到肢解鲸鱼的工作中,剥皮、切肉……那可真是一个血腥而油腻的场面!分解成块的鲸鱼随后被沉入湖底,因为鱼虾及微生物会蚕食和分解鲸鱼肉,帮助清理骨骼。
去掉骨头中脂肪
剔除皮肉后的骨头内还含有脂肪,如果不将脂肪去掉,那么腐败变质的脂肪就会产生难闻的气味,所以制作骨骼标本还有一个叫做脱脂的步骤。小型动物的骨骼可以浸泡在化学试剂中进行脱脂。对于鲸鱼骨骼来说,埋入土中也是一个好办法,在这个过程中脂肪会被土壤中的微生物分解。
所以,在沉入湖底两年后,人们又将这头鲸鱼的遗骸打捞上来,并埋入土中,进行自然脱脂处理。再经过三年的沉睡,它被重新挖出,接下来是漫长而复杂的骨骼标本制作过程。
骨头也要“闰白”
经过了之前的几个步骤,骨骼上会留下斑驳的痕迹,颜色发黄甚至发黑。为了让骨骼标本更好看,就必须对它进行漂白处理。办法是把骨骼放入双氧水中浸泡,直至骨骼变得洁白时即可取出。但双氧水能够分解色素,也会腐蚀骨骼,所以不能浸泡太久。将骨头放在太阳光下晒也能够使这些骨头变白,因为太阳光中有紫外线,一些色素会被分解。
修修补补
经过各种折腾之后,有些骨头上有了裂纹,有的部分甚至被碰碎了,还有一些细小的骨骼遗失了。为了让标本完整美观,必须给鲸鱼的骨头来一次“整形美容”。一整块骨骼碎成几块的,可以用万能胶粘合。裂纹不太严重的,用砂纸打磨并抛光。严重的裂痕则要用填充剂来抹平。缺损的部分用树脂再造。丢失的骨骼只能对照鲸鱼的资料,再根据它的体形,用树脂复制出一块“人造骨骼”。最后,要用调制好的油漆在骨骼上均匀地涂一遍,这样可以让骨骼的颜色更均匀更好看。
超大的立体拼图
由于肌肉和软组织全都去除了,所以骨骼就成了散碎的零件,需要重新组成一个整体。人们在原来的关节处打入钢钉进行连接,在脊柱内穿入钢管,给肋骨焊上弧形的钢架来进行固定。拼装骨骼标本看似像立体拼图一样有趣,不过假如不小心拼错,那可就闹笑话了。所以最好还是在动手之前恶补一下有关鲸鱼的知识,对每块骨骼编号,然后再进行拼装吧!
数年之后,成百上千的志愿者通过分工合作和不懈的努力,终于成功地将鲸鱼的骨骼标本悬挂在博物馆中供大家参观,沉睡的鲸鱼又回来了!
Cath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