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知识窗 > 百科知识

班超投笔从戎

成语“投笔从戎”,指的是读书人投身军旅。班超不仅是投笔从戎的语源,同时也是历代投笔从戎者的榜样及祖师。 班超(公元32年~102年),字仲升,扶风平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人,东汉著名的军事家和外交家。 班超少年时就有大志向。后来兄长班固被召入洛阳为官,班超与母亲一同来到京城。因为家庭贫穷,班超常为官府抄书挣钱来养家。他长期抄写,劳苦不堪。有一次,他停下手中的活儿,扔了笔感叹道:“大丈夫如果没有更好的志向谋略,也应像昭帝时期的傅介子、武帝时期的张骞那样,在异地他乡立下大功,以得到封侯,怎么能长期地在笔、砚之间忙忙碌碌呢?”旁边的人都嘲笑他,班超说:“小子怎么能了解壮士的志向呢!” 投笔从戎后,班超不仅打了许多胜仗,还深入罗布泊西南的鄯善国(今新疆东南部),与同伴们杀死了前来搬弄事非的匈奴使者,留下了“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的千古名句。 之后班超镇守西域31年,至使西域五十余国都已归附于汉朝。永元十二年,班超因为年老思乡,汉和帝才准许他卸任回到了中原。

摘自《青少年科苑》2012.10总第10期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