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桌上摆出大世界
暑假里,你还在对着电脑打游戏吗?近年来,所谓“不插电游戏”的“桌游”风头日盛,甚至超过“电游”。卡坦岛、UNO、三国杀、狼人、拉密……如今风靡世界的桌游已有上千种,它们不但“绿色”(只需一张桌子,使用纸质卡牌和简约模型辅助,不需要任何电子设备),而且游戏过程中的面对面交流,更能增进友情。除此之外,每种桌游都大有来头,可以带你穿越时空,体验异域文明的美丽故事。
英语中,狼人“Werewolf”源自古萨克逊语,“were”译为人,和“wolf”(狼)结合衍生而来,之所以把人放在前面,是因为狼人的变形过程是由人至狼。即便是一个心地纯洁的狼人,也难免在月圆之夜变身。传说狼人在变身后,身体爆涨两倍,但仍直立行走,因为暂时失去记忆呈极度暴走状态,故攻击性超强,且凶残无畏。
狼人
月圆之认夜的凶杀案
如果你还在玩“天黑请闭眼……”那可真是“OUT”了!如今,堪称“杀人”升级版的“狼人”已经悄然流行。这是
一款类似于“杀人”的推理游戏,每个玩家扮演一个秘密身份。当月圆之夜,潜伏的狼人就会“现出原形”,开始行凶,而女巫、预言家、猎人则要想尽办法找出狼人,保护身份为“村民”的玩家。
关于狼人的传说,在西方已经盛行了几百年。相传,在中世纪欧洲,希腊的阿卡迪亚爆发瘟疫,人们纷纷死去,只有一个年轻人活了下来,因为他曾被一只感染了病毒的狼咬伤,身体产生了变异。每当月圆之夜,他将变形成半人半狼的模样,攻击所有活着的生命。这个人,就是狼人的祖先。
尽管这只是一个传说,但在18世纪,被认为有狼人血统的阿卡迪亚人遭到驱逐,被迫漂洋过海,移居到美国南部的
阿拉巴马和密西西比,与当地的印第安人融合。电影《暮光之城》中,印第安狼人族的雅各布就是他们的后裔。其实,世界很多民族的文化里,都有人变为半兽人的传说,像中国的狐妖、非洲的狮人、印度的虎妖……因为这些野兽在当地人眼里都令人生畏,而欧洲人对狼的恐惧,则是起源于北欧和南欧,在那些地方,狼被视为最致命的野兽。
铜钱和糯米是民间晨常见的辟邪物件。铜钱源自除夕守岁的习俗,而糯米则出自古代医书中能解毒的记载。传说僵尸鬼怪都害怕阳气旺盛的鲜血,所以民间百姓常用血红色的黑糯米来辟邪除祟。
厉鬼传说
降妖法器出玄门
宁静的小镇上,突然间厉鬼四伏,百姓们异常恐慌,请来各方道长驱魔降妖……在这款源自中国的游戏里,你将扮演法力强大的道士,面对随机出现的妖魔,使用各式道具保护村庄不被侵害。当然,这些道具中,除了常见的印符、银铃,还有糯米、桃木剑、铜钱等等,这些武器都有着很深的传统文化渊源。
看过《鬼吹灯》的人都知道,糯米可以击退大“粽子”(僵尸),还能解尸毒。早在古代医书《千金方·食治》和《本草纲目》中就有记载:“糯糠,烧后取白灰,旦旦擦之,解尸毒。”由于人死较长时间后,尸体会产生大量肉毒杆菌,活人接触极易中毒,而糯米恰能中和肉毒杆菌产生的肉毒素。所以古代仵作在验尸后,都要用糯米灰擦手。
而桃木剑和铜钱,则是走“辟邪”路线。《淮南子·诠言》中说:“(逢蒙)以桃木为杖,击杀羿,由是以来鬼畏之
也。”试想小鬼们见到后羿都吓得直哆嗦,何况能杀死后羿的桃木呢。特别是后来民间用桃木雕成神荼、郁垒做门神,更是小鬼的梦魇。
至于铜钱,则是源自除夕夜守岁的习俗,“岁”通“祟”,也就是小鬼们的作恶举动。因为金能镇邪,所以,除夕夜长辈都要给孩子们一些铜钱压“祟”,也就是压岁钱。后来,铜钱也渐渐成了—种驱邪的法器。
“京剧和麻将是中国的国粹。”虽然这只是玩笑话,但也足以说明麻将在国人的生活中受欢迎的程度,而且很多麻将还被做成工艺品的模样。尽管在世界很多地方都有名称各异的骨牌型游戏,但中国人却都习惯叫它们为“某国麻将”。
拉密
以色列麻将不输钱
麻将是中国家庭聚会中出镜率最高的游戏。很多人玩麻将都喜欢耍点钱,尽管本着小赌怡情的心态,但大多数人终究认为少年不宜。在欧洲,家庭聚会中人们也会玩一种麻将——拉密,因它是由色列人流传开的,所以国人又称其“以色列麻将”,只是它玩起来从不会输钱。
拉密是一堆刻有数字的骨牌,外观和玩法都与中国麻将颇为相似。码成“长城”后,也是每人起手摸13张。玩家要用手中牌与已打出的牌,结合特定的数列才得以出牌,否则手里的牌就越聚越多。
和麻将比较起来,拉密少了很多赌博味道,多了一些拼拼拆拆的数字计算。而最大的不同在于,麻将要精于算计别人的牌,拉密则要精于计算自己的牌。直到有人将手中的牌出光,就要大喊一声“Rummikub”(胡了)!
相传二战时,几位犹太人逃难到中国,从上海滩的弄堂里学来了麻将,却因为看不懂“一万”之类的汉字,又不懂得如何算“番”,干脆只用阿拉伯数字代替“万桶条”,编出拉密来打发避难的时间。其实,拉密的历史已经有100多年了,由中东和土耳其一带的传统游戏Okey演变而来。70多年前,由一个犹太人带到欧洲推广,到了今天,它已经和“万智牌”、“吹牛”并列世界三大家庭桌游了。
马丘比丘城是古印加帝国的遗迹,位于秘鲁库斯科省西北的山顶,俯瞰着乌鲁班巴河谷。古印加人认为大地上石料不能削切,因此马丘比丘城都是用天然石头堆砌而成,一点灰泥都没有用到。石头间精准的拼接连匕首都无法放进去,让人不得不赞叹古印加人的智慧。
角斗士、印加石头
这块“场地”不是古罗马的斗兽场,而你作为一个“角斗士”,胜利的目标是要想尽一切办法,出光手中十几块形状各异的拼版。但是,属于自己颜色的拼版只能从棋盘起点处依次摆放,并且每块拼版不允许与之前拼版的边缘相邻,只能与它的角顶点相连,这就是它为什么得名“角”斗士了。
这款游戏规则虽然简单,半分钟就能掌握,却有着很强的趣味性,属于易学难精通型。因为在游戏中,你不能只埋头放置自己的拼版,还必须要阻止别人占领更多的地盘,为自己创造更大的摆放空间,所以,常常让许多玩家边玩边气得牙根痒痒。
发明这款游戏的人是当代法国数学家Bernard Tavitian,他平时酷爱“俄罗斯方块”,有一次在和同事比赛中灵感突现,就运用几何学和统筹学原理,发明出这种可以多人对战的博弈型“俄罗斯方块”。
角斗士是二维的平面游戏,如果你觉得自己脑细胞够大,那么不妨挑战—下它的3D版——“印加石头”,它是根据印加帝国的奇特建筑设计而来。500年前,南美的印加人用重达百公斤的石头建造出马丘比丘城等建筑奇观,而这些建筑
都是在不使用灰泥的情况下,用石头精确拼搭起来的。所以,玩家也要像印加人一样,在棋盘上摞起指定的形状。
纳芙蒂蒂是古埃及阿肯那顿法老之妻,也是埃及史上最重要的王后之一。传说她不仅拥有令人惊艳的绝世美貌,还有令人折服的政治手腕,受到人民如膜拜女神般的崇敬。在古埃及的许多神庙和壁画中,都有她的身影出现。
纳芙蒂蒂
古埃及的女改革家
古埃及法老阿肯那顿犯了一个大错误——他忘记为王后纳芙蒂蒂准备结婚纪念日的礼物。直到纪念日前两天,他才想起此事,于是急需在短时间内找到一份非常珍贵的礼物,而寻找礼物的重任就落在了你的身上。在游戏中,你扮演法老的宠臣,需要把仆人派到埃及四方去寻找礼物。通过交易,如果你获得的礼物足够贵重,法老将给予丰厚的奖励。
在古埃及历史中,法老阿肯那顿和他的王后娜芙蒂蒂可谓赫赫有名。特别是纳芙蒂蒂,她是埃及有史以来,在寺庙与纪念碑中出现最多的王后。在阿肯那顿即位时,祭祀们权势越来越大,威胁到王权,纳芙蒂蒂决心削弱大祭祀的权力。她自创太阳教,尊崇新的太阳神,并自任大祭司一职,而在传统上,这个职位只有法老能够担任。
过了15年,法老夫妇又将首都从尼罗河上游的底比斯迁移至下游的阿玛纳,建起耀眼繁华的新都城。自此,她不仅是王后,更与法老平起平坐,共同摄政。
在纳芙蒂蒂之后,埃及女性有了更多的自由和权利,她们和男子一样受到重视,可以受到良好的教育,继承财产,并且对不公平的事情提出诉讼。而这些权利,西方女性直到19世纪末才拥有。女设计师凯瑟琳设计出这款游戏,或许就是为了表达对她的敬意。
托尔图加岛位于加勒比海的岛国海地以北,属于多岩石岛屿,是历史上非常著名的海盗基地。传说,风光一时的海盗头子“基德船长”曾把宝藏藏在这里,但后人谁也没有找到。在电影《加勒比海盗》中,杰克船长和威尔·特纳为救美人,最先赶赴的第一站就是这个岛屿。
逃往海盗岛
加勒比海盗的要据地
在中美洲的加勒比海域,有一个叫做卡塔赫纳的岛屿,17世纪的西班牙殖民者,把整个岛屿建成了一座监狱,故而
这座小岛又叫“恶魔岛”,游戏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
1672年,岛上囚禁的海盗们准备集体越狱,你作为一个海盗头目,要带领手下6个弟兄逃往海盗的老巢——托尔图加岛。但越狱途中危机四伏,既要穿过野生丛林、汪洋大海,又受到其他海盗的种种阻拦。当你第一个回到托尔图加岛时,就可以升起红色海盗旗,告诉大家你才是海盗王!
托尔图加岛位于海地岛西北,是哥伦布在第一次远航时发现的。他看到岛上栖息着很多海龟,于是他就给它起名托
尔图加,也就是西班牙语里“海龟”的意思。后来当人们发现了更具开发价值的美洲大陆以后,逐渐抛弃了这个小岛,只将犯人流放到这里。从此以后,这个小岛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流浪汉、失业者以及罪犯,逐渐形成了加勒比海盗的温床。
到了16、17世纪,随着新航路开辟、殖民地扩张,海上贸易变得十分火爆。大西洋上到处游弋着满载黄金和货物的
船只,海盗活动肆意猖獗,托尔图加岛也成为最著名的海盗基地,涌现出一批著名的海盗头子:“基德船长”、“黑胡子”蒂奇、“黑色准男爵”罗伯茨等,成为加勒比海盗史上的经典传奇。
陈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