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知识窗 > 百科知识

文言文中数字的用法

一、表数量 1.数词直接修饰名词,省掉量词。 例如: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六国论》)“五城”即五座城,“十城”即十座城。 2:数词和量词组合修饰名词,与现代汉语相同。 例如:三杯两盅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声声慢》) 3.数词和量词组合置于名词后。 例如:玉斗一双,欲与亚父。(《鸿门宴》)“玉斗一双”即一对玉斗。 4.数词直接修饰动词。 例如: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六国论》)   “五战”即交战五次,“二败”即被打败两次,“三胜”即战胜三次。 二、表约数 1.用“余”“且”“可”“许”“约”“奇”“所”等表约数。 例如: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游褒禅山记》)“百余步”即一百多步。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愚公移山》)“年且九”即年龄将近九十岁。   潭中鱼可百许头。(《小石潭记》)“可百许头”即大约一百多头。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约八分有奇”即大约八分多。   从弟子女人所。(《西门豹治邺》)“十人所”即十人左右。 2.用“三”“百”“千”“万”“三”的倍数表约数。 例如: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鸿门宴》)“示之者三”即多次示意他。   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蜀遭难》)“百步九折”中的“百”“九”形容山路曲折盘旋,不是确指。   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梦游天姥吟留别》)“一万八千丈”形容天台山的高大,不是确指。 3.相邻数直接组合表约数,与现代汉语相同。 例如: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游褒禅山记》)“五六里”即五六里左右。 三、表倍数 1.用“倍”表倍数,与现代汉语相同。   例如: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六国论》)“其实百倍”即实际上超过一百倍。 2.先小后大的相隔数直接组合表倍数。 例如:三五之夜,明月半墙。(《项脊轩志》)“三五之夜”即阴历正月十五的晚上。   乃是一个女子,年约二八。(《灌园叟晚逢仙女》)“年约二八”即年龄大约16岁。 四、表分数 1.用“半”表示二分之一,与现代汉语相同。   例如: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卖炭翁》)四丈为一匹,“半匹红绡”就是两丈红绡。 2.先大后小的相隔数用“之”连接表分数。   例如:然民之遭水旱疾疫而不幸者,不过十之一二矣。(《治平篇》)“十之一二”就是“十分之一”或“十分之二”。 3.先大后小的相隔数直接组合表分数。 例如: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游褒禅山记》)“十一”就是“十分之一”。 五、表和数 在整数和零数之间,用“有”或“又”表示两个数字相加。   例如: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五人墓碑记》)“十有一月”就是“十一个月”。   以八月十三日斩于市,春秋三十有三。(《谭嗣同》)“春秋三十有三”即年龄三十三岁。

张文书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