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乐一律,像一个大家庭里的孪生姊妹,却又双峰对峙、二水环流,各擅其美。音乐与诗词的跨界融合是这门课程的特点,从两个不同的方向,自由地感观思构,接近和演绎同一首作品,碰撞出意外和惊喜,就好比买一张票,看两场演出。
5个美学话题织成经线,龚琳娜老师演唱的12首古诗词歌曲贯穿其间,铺成纬络,诗乐之间,离合生引,如两个好朋友街头邂逅,桃李春风;一朝远别,江湖夜雨,别开境界和生面。
一、课程推介大咖简介
龚琳娜,中国新艺术音乐歌唱家、创立者。研究中国戏曲、民歌、琴歌等各种不同发声方法,继承创新的运用在当代艺术歌曲中,并发起“声音行动”音乐教育项目,将丰富的中国唱法及音乐理念,进行全民普及,发现中国声乐之美。
张妙阳,国际级著名朗诵及配音艺术家,两岸三地著名朗诵表演艺术家、写作人,现任凤凰卫视播音指导、凤凰卫视台声 (即频道形象声音)、凤凰卫视首席配音师。香港语言艺术协会会长。其朗诵及配音大气而不跋扈,洋气而不媚俗,爽气而不轻浮,帅气而不浮夸。浑厚中明亮,沉稳中昂扬,历练中清新,淡泊中辉煌。
何依工,陕西师范大学教授,陕西卫视《开坛》特邀嘉宾、陕西卫视《唐诗风云会》评委。相关著作有《中国文学史话》,开设相关课程有唐宋文学、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批评史等。
5个美学话题织成经线,龚琳娜老师演唱的12首古诗词歌曲贯穿其间,铺成纬络,诗乐之间,离合生引,如两个好朋友街头邂逅,桃李春风;一朝远别,江湖夜雨,别开境界和生面。
一、课程推介大咖简介
龚琳娜,中国新艺术音乐歌唱家、创立者。研究中国戏曲、民歌、琴歌等各种不同发声方法,继承创新的运用在当代艺术歌曲中,并发起“声音行动”音乐教育项目,将丰富的中国唱法及音乐理念,进行全民普及,发现中国声乐之美。
张妙阳,国际级著名朗诵及配音艺术家,两岸三地著名朗诵表演艺术家、写作人,现任凤凰卫视播音指导、凤凰卫视台声 (即频道形象声音)、凤凰卫视首席配音师。香港语言艺术协会会长。其朗诵及配音大气而不跋扈,洋气而不媚俗,爽气而不轻浮,帅气而不浮夸。浑厚中明亮,沉稳中昂扬,历练中清新,淡泊中辉煌。
何依工,陕西师范大学教授,陕西卫视《开坛》特邀嘉宾、陕西卫视《唐诗风云会》评委。相关著作有《中国文学史话》,开设相关课程有唐宋文学、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批评史等。
二、课程发布时间:4月8日-5月6日(每周三发布)
三、课程播放平台:
陕图官方微信平台
四、课程介绍
1、《知人论世——充分理解古诗词的条件(1)》
(龚琳娜老师的《短歌行》欣赏)
一首古诗词歌曲演绎的是作者的情感和感受、演唱者自身的情感和感受、或者是观众所期待的情感和感受?面对一部艺术作品的时候,应该关注我们自己的内心感受,还是让我们的每一个感受都向着作品打开?这是审美活动中两个重要的问题。
《知人论世——充分理解古诗词的条件(2)》
(龚琳娜老师的《梅花醉》欣赏)
学习、演唱和欣赏古诗词,类似于与古人对话——倾听、调整并作出反应。学习、演唱和欣赏古诗词同时也是一种阐释——根据特定目的和动机,在特定语境下,对古诗词作出自己的理解和演绎。一个人如若不是存心消费古诗词,则需要突破自己认识上的盲点,大其心,倾听古人的声音,与古人进行对话。
2、《审美活动中的主观意味和个人气质(1)》
(龚琳娜老师的《秋词》欣赏)
审美活动中有一种“快乐的独裁原则”,任何权威、知识和地位都不能代替我们自己的审美感知活动。换句话说,艺术价值的实现依赖于审美对象(客体)对我们自己(审美主体)所具有的特殊的主观意味。
《审美活动中的主观意味和个人气质(2)》
(龚琳娜老师的《阳关三叠》欣赏)
3、《音乐与诗词的区别》
(龚琳娜老师的《山亭夏日》欣赏)
音乐接近与表达诗词有其自身的特点。即使是那些忠实于原作和作者的音乐家们,他们在感受、接近、理解和表达诗词时,必然与作家以及从事文学研究的学者们不同。诗词歌曲不需要、也不必一味模仿和贴近原作。在这样一个行为和过程中,音乐家自身的主观意味不仅是不可避免的,而且绝对是必要的。
4、《诗词创作和评价中的“一与多”——多样化的艺术风格与超越的标准(1)》
(龚琳娜老师的《静夜思》、《断肠人在天涯》欣赏)
陈陈相因、固化套路是文学艺术创作和审美的大忌,美绝对不是单一趣味和风格的复制或回归,相反,它必须是开放而包容的。然而,花样翻新的趣味和风格,如果要想成为“美”的,也还必须具有某种“共相”和本质特点。
《诗词创作和评价中的“一与多”——多样化的艺术风格与超越的标准(2)》
(龚琳娜老师的《上下求索》、《稻花香里说丰年》、《乡村四月》欣赏)
5、《创作和审美中的“悟”——博采而有所通,力索而有所入(1)》
(龚琳娜老师演唱的《平沙落雁》欣赏)
创作和审美活动的确有“灵感”或“悟性”这种现象,就每个个体而言,“灵感”和“悟性”是有差异的。然而,我们所讲的“灵感”和“悟性”一点也不玄,而且并不与后天的努力、积累等相对立。中国传统的想法和思维,是要将先天的“灵感”、“悟性”与后天的勤奋努力“打成一片”,让它们从有差异的矛盾方面
向对方转化。
《创作和审美中的“悟”——博采而有所通,力索而有所入(2)》
(龚琳娜老师的《燎沉香》欣赏)
对于文学艺术的创作和审美而言,技术、技巧绝对不是可有可无的。以镜花水月作比喻,只有那一面镜子明莹光洁,镜子里的花才莞然鲜妍;只有那一泓碧水澄澈清泠,水中的月影才曼妙入神。所以,无论是对文学艺术作品的演绎或者欣赏,都必须落实在对其技术、技巧的感知、体验和理解上。
在此特别鸣谢龚琳娜女士与张妙阳先生两位艺术家对本期课程的大力支持,和孙维与徐杰两位著名播音主持人的倾情推介。在这春意酥怀的四月,让我们缠绵于诗人的指尖,流泻于歌唱家的音符,与经典深情相拥……
1、《知人论世——充分理解古诗词的条件(1)》
(龚琳娜老师的《短歌行》欣赏)
一首古诗词歌曲演绎的是作者的情感和感受、演唱者自身的情感和感受、或者是观众所期待的情感和感受?面对一部艺术作品的时候,应该关注我们自己的内心感受,还是让我们的每一个感受都向着作品打开?这是审美活动中两个重要的问题。
《知人论世——充分理解古诗词的条件(2)》
(龚琳娜老师的《梅花醉》欣赏)
学习、演唱和欣赏古诗词,类似于与古人对话——倾听、调整并作出反应。学习、演唱和欣赏古诗词同时也是一种阐释——根据特定目的和动机,在特定语境下,对古诗词作出自己的理解和演绎。一个人如若不是存心消费古诗词,则需要突破自己认识上的盲点,大其心,倾听古人的声音,与古人进行对话。
2、《审美活动中的主观意味和个人气质(1)》
(龚琳娜老师的《秋词》欣赏)
审美活动中有一种“快乐的独裁原则”,任何权威、知识和地位都不能代替我们自己的审美感知活动。换句话说,艺术价值的实现依赖于审美对象(客体)对我们自己(审美主体)所具有的特殊的主观意味。
《审美活动中的主观意味和个人气质(2)》
(龚琳娜老师的《阳关三叠》欣赏)
3、《音乐与诗词的区别》
(龚琳娜老师的《山亭夏日》欣赏)
音乐接近与表达诗词有其自身的特点。即使是那些忠实于原作和作者的音乐家们,他们在感受、接近、理解和表达诗词时,必然与作家以及从事文学研究的学者们不同。诗词歌曲不需要、也不必一味模仿和贴近原作。在这样一个行为和过程中,音乐家自身的主观意味不仅是不可避免的,而且绝对是必要的。
4、《诗词创作和评价中的“一与多”——多样化的艺术风格与超越的标准(1)》
(龚琳娜老师的《静夜思》、《断肠人在天涯》欣赏)
陈陈相因、固化套路是文学艺术创作和审美的大忌,美绝对不是单一趣味和风格的复制或回归,相反,它必须是开放而包容的。然而,花样翻新的趣味和风格,如果要想成为“美”的,也还必须具有某种“共相”和本质特点。
《诗词创作和评价中的“一与多”——多样化的艺术风格与超越的标准(2)》
(龚琳娜老师的《上下求索》、《稻花香里说丰年》、《乡村四月》欣赏)
5、《创作和审美中的“悟”——博采而有所通,力索而有所入(1)》
(龚琳娜老师演唱的《平沙落雁》欣赏)
创作和审美活动的确有“灵感”或“悟性”这种现象,就每个个体而言,“灵感”和“悟性”是有差异的。然而,我们所讲的“灵感”和“悟性”一点也不玄,而且并不与后天的努力、积累等相对立。中国传统的想法和思维,是要将先天的“灵感”、“悟性”与后天的勤奋努力“打成一片”,让它们从有差异的矛盾方面
向对方转化。
《创作和审美中的“悟”——博采而有所通,力索而有所入(2)》
(龚琳娜老师的《燎沉香》欣赏)
对于文学艺术的创作和审美而言,技术、技巧绝对不是可有可无的。以镜花水月作比喻,只有那一面镜子明莹光洁,镜子里的花才莞然鲜妍;只有那一泓碧水澄澈清泠,水中的月影才曼妙入神。所以,无论是对文学艺术作品的演绎或者欣赏,都必须落实在对其技术、技巧的感知、体验和理解上。
在此特别鸣谢龚琳娜女士与张妙阳先生两位艺术家对本期课程的大力支持,和孙维与徐杰两位著名播音主持人的倾情推介。在这春意酥怀的四月,让我们缠绵于诗人的指尖,流泻于歌唱家的音符,与经典深情相拥……
陕西省图书馆 版权所有 陕ICP备10200749号-2 地址:西安市长安北路14号 邮编:710061
Copyright © www.sxlib.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陕公网安备 610103020009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