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 题:清风之华—— 陕西名臣王杰与乾嘉两朝政治(900期)
(清廉陕西·廉洁文化讲堂)
主讲人:卜 键 北京文史馆馆员、原国家清史办主任
时 间:2023年5月13日(周六)14:30
地 点:陕西省图书馆 长安路馆 二层报告厅
主 办:陕西省图书馆
同步直播:“新浪微博”平台,搜索“陕西省图书馆”
【主讲人简介】
卜键,文学博士,研究员,文史学者,专栏作家。北京文史馆馆员,中国海洋大学国家文化与旅游研究基地主任、特聘教授,原国家清史办主任、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已出版学术著作22种,发表论文与文章300余篇,主持《清史•边政志》,主编《清代教育档案文献》等。
【讲座简介】
王杰是清朝第一名陕西籍状元,起于寒微,金榜题名。受乾隆、嘉庆两朝重用,历任五部侍郎,兵部尚书,军机大臣,宰相等要职。在朝四十年,始终以直道立身,清正廉明。世人皆晓和珅,但却对这位扳倒和珅,令其既恨又怕的汉族重臣,知之甚少。
本期讲座,北京文史馆馆员、原国家清史办主任卜键老师做客陕图,将为读者讲述西名臣王杰其人,展现“选官、司法、赋税、社会治理”等清朝中期政治图景。
【延展阅读】
《清风之华:王杰与乾嘉两朝政治》
作 者:卜 键
出版社:陕西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2年12月
【引子:一封书】
在我国数千年的史页上,在王朝平和持续与剧烈更替的过程中,常可看到一些辅弼大臣的身影:有的忠正清廉,有的贪纵骄妄,或勇于担当,或遇事模棱……世人习惯于用清官、贪官、昏官,正臣、能臣、庸臣作为概括,虽不免笼统粗放,不免遮蔽庙堂人物之多棱性,倒也简明传神,别有一种指代的精准。而清官与贪官,又因在朝廷的并存互搏和对比映衬愈益彰显,可若说到留给后世的印象,则往往以后者更为深刻。“身后是非谁管得,满村听唱蔡中郎”,乃大诗人陆游的千古兴慨与叹息,起因正在于此。
以本书传主王杰与同时在朝的和珅为例,也可见出差异:当今之人谁不知道和珅,又有几人知道王杰?
第一次去韩城踏访,是在2015年5月。那时《国之大臣——王鼎与嘉道两朝政治》刚出版,在陕西师范大学举办的研讨会上,为王杰作传之事再一次提起。第二天,陕西人民出版社的诸位便陪同赶往韩城。大家一起拜谒太史公祠,溯大河而上抵近瞻仰龙门阙,也参观古柏森列的韩城文庙和重修中的王氏宗祠……为写作本书,后来我又两上韩城,踏访遗迹,访求轶墨,寻觅旧事,夜晚酒后行走在石板老街上,见明清坊巷与人间烟火打混成一片,真有点儿恍兮惚兮。
王杰和王鼎是陕人在清朝的两颗亮星,皆以忠清正直立世,品节英挺,吏事练达,也都有几分老陕的执拗。二人前后衔接,又因皆从山西移陕而称本家:王杰在乡时与王鼎的祖父王梦祖为好友,梦祖曾写信以孙子的前程托付,以大学士管理礼部的他虽未出面帮忙(不符合其做人做事的原则,《钦定科场条例》也有严格规定),却对老友之后颇为关心,也为王鼎在嘉庆元年考中进士由衷高兴。王杰在朝的最后几年任内阁首辅,深受皇上敬重,作为翰林院小编修的王鼎则较少来府上,也未见王杰运用自己的权威为这个家乡晚辈铺垫谋划。非不能也,是不为也。四十年前的王杰亦如此,留任翰林后,恩公尹继善、陈宏谋适为当朝重臣,却极少去两府走动。
在这里,应能看到“清”的微光。
清,从来都不仅仅是一种为官风格,不仅仅体现在拒绝贪贿上,而出于对华夏道统的持守,出于人格上的自尊自重,也浸润于生活细微之中,是一个人道德精神的完整呈现。
清,又有深浅久暂之别。浅暂者爱惜名声,有意作秀,吟诗作赋时不忘自我标榜,日记信札亦留作后日之证;深久之士则我行我素,视若平常,不事张扬,也不太在意当世与身后之评价。王杰属于后者,除了一些宫中奏折和官方文献对任职管事的记载,几乎找不到什么生活细节,其文集也基本不涉及个人之事,不记述人际交往,不渲染内心感受。如此固然令人钦敬,真也难煞为其作传的人。可话又说回来,从来做大吏者,贪贿甚易,清廉极难,深入掘发清正之臣的大节与细节,剔理追摹其生命轨迹与生活情态,从而认知典范的意义,不也是治文治史者的责任吗?
有意思的是,在我第二次前往韩城时,市里邀集几位当地文史专家座谈,提供了一些文献资料,其中就有王杰写给两个哥哥的一封家书。这封信写于乾隆二十七年初冬,那是一个乡试年,尚在庶常馆读书的王杰被钦点为湖南副考官,返京后见到二哥来信,即行回复。他在信中简述了长沙贡院的考录情况,说与正考官钱大昕意见相合,所取考生的前几名皆大得时望;也向两个哥哥吐露心声,写到初居京师之大不易。那时的他薪俸微薄,妻子儿女一大家子,又将母亲从家乡接来,“诸事艰难”,“又不肯坏品行向人告助”。王杰于信末写道:
惟每日强为欢笑,以宽慰母亲之心,不令知一毫艰难之状,但未知将来作何完竟耳?
一个新科状元的拮据困窘,所面临的巨大生活压力,以及细腻丰沛的孝思,随着一封书信,鲜活地浮现于面前。
一封书,乃古典戏曲的一个曲牌名,南戏《张协状元》《琵琶记》中皆有使用,而来源应出于游子对故乡的怀念,以及人们对书信的珍重。杜甫《述怀》“自寄一封书,今已十月后”,王昌龄《别李浦之京》“小弟邻庄尚渔猎,一封书寄数行啼”,写来都很动情。一般说来,家书是一种实话实说、真情流露的文体。由王杰的这封家书,引发我追索寻觅其信札的兴趣,数年来所获渐多。他是一个爱写信的人,与家人朋友、同事同年、门生幕僚多有书信往来,又以书法名世而被珍藏,流传至今的虽属少数,亦颇为可观。著名学者汪辉祖临终前追忆生平,将座师王杰的历次来信一一录入;另一个门生李赓芸则把老师所寄手札装裱成册,“装成留作书绅训”,以期后辈拜读得益。而前面提到的这封王杰家书,系道光间一位私塾先生在韩城见到,激赏之下竟募资镌刻。一封书被刻在石头上,一段不便与外人道的家庭细事得以曝光,应是王杰生前所想象不到的。
为了写作本书,我尽可能地搜辑查阅档案文献,充分利用清史纂修与研究中心的藏书和数据库,也借重于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故宫博物院、国家图书馆等处的收藏,对王杰的在朝大端逐渐清晰;而他写于不同时期的书信,则能提供正史所忽略的细节,提供可信可贵的补充。从其入仕之初写给老师孙景烈的信,那恭谨工整的黄笺小楷,到其衰病之年请汤金钊代拟辞呈的短札,笔画仍不减秀劲,四十年间草蛇灰线,隐约可见一个清正大臣的心路历程。
【特别提示】
“陕图讲坛”现实行预约制参加,每周一上午10时,于“陕西省图书馆服务号”发布当周活动预约。具体预约方式及听讲要求,见陕图官网,也可扫码获悉。讲座全程读者需规范佩戴口罩,按要求入座,迟到读者,谢绝入场,感谢理解!
注:每期讲座为不便使用智能手机预约的65岁以上老年读者、残疾读者预留有入场名额,持有效证件登记入场。名额有限,额满为止。儿童凭家长预约信息入场,不再另占座位。不满六岁小童,不建议参加。
陕西省图书馆 版权所有 陕ICP备10200749号-2 地址:西安市长安北路14号 邮编:710061
Copyright © www.sxlib.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陕公网安备 610103020009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