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延安文艺座谈会讲话暨丝绸之路文化周——丝绸之路西北地区珍贵典籍展

时间: 2014-05-25

  为了响应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大战略构想,推动沿丝绸之路西北线各省古籍保护工作向纵深发展,让“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陕西省文化厅牵头联合甘肃、宁夏、青海、新疆四省区文化厅和图书馆,在陕西西安共同举办“纪念延安文艺座谈会讲话暨丝绸之路文化周系列活动之丝绸之路西北地区珍贵典籍展”。期望抓住机遇,促进西北文化大发展,使文化软实力在推进西北经济强势发展中起到持续充血作用。 

  “丝绸之路西北地区珍贵典籍展”,是纪念延安文艺座谈会讲话暨丝绸之路文化周系列活动之一,也是西北五省区文化战略与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次展览分三大块:一是以展板文配图形式介绍丝绸之路。共设计大幅宣传展板77块,重点以文字介绍丝绸之路历史,插配重要图片,直观再现往昔丝绸之路盛况,凸显作为丝绸之路起点的古都长安及其沿线文化、经贸遗韵与辉煌,让人们更多了解古代丝绸之路,深刻理解贯彻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发展战略构想。二是以丝绸之路为契机,汇聚展出西北五省区珍贵古籍,特别是收入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的古籍。这是展览的最大亮点。因为在西北五省历史上,甚至在全国范围内,数省联办大规模珍贵文献展出,尚属首次。三是设立古籍修复保护演示区,让古籍修复保护工作人员与参观者互动交流,增强全民古籍修复保护意识,掌握了解古籍修复保护技能。 

  为了突出珍贵古籍文献特色,这次“丝绸之路西北地区珍贵典籍展”,分设“晋唐宋元写刻本”、“明清刻本”、“少数民族文写刻本”三个区域。整个展品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1.西北五省重要古籍都参与展览,规模宏大,内容丰富。在展出的181部珍贵古籍中,晋唐宋元写刻本14部,明刻本116部,清刻本33部,少数民族文写刻本18部,收入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的有130部,珍品荟萃,琳琅满目。比如陕西省的陝西省圖書館藏宋刻元補明遞修本《磧砂藏》、宋刻元明递修本《西山先生真文忠公读书记》、元大德十年(1306)刻明嘉靖遞修本《南史》、陝西師範大學圖書館藏元建陽書坊刻本《纂圖互注南華真經》、三原县图书馆藏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刻本《陝西通志》等。甘肃省馆的宋刻宋元明递修本《周书》、 宋嘉泰四年(1204)吕乔年刻元明递修本《东莱吕太史文集》、明抄本《太平御览》、唐写本《妙法莲华经》等。青海省的青海省图书馆清雍正五年(1727)内府刻本《钦定诗经传说汇纂》、明正德十年(1515)张淮刻本《洪武正韵》等,青海民族大学明弘治二年(1489)司礼监刻本《少微通鉴节要》、明成化元年(1465)刻本《贞观政要》,宁夏省馆的西夏文佛經木活字本《吉祥遍至口本續》、寧夏文物考古研究所藏西夏文寫本《佛經長卷》。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察合台文写本《穆圣传》、《伊玛目列传》《卡尔巴拉依战役》等,外省展品都是首次出省来陕展出,机会难得,意义重大。2.展出的展品从两晋至清代,时间跨度长,版本价值高。最早的是甘肃省的东晋写本《金光明经》,以及前述唐代佛经写本、宋元刻本、明清珍稀本等等,纵贯中华文献历史长河,装帧形式从卷轴装、缝缋装、经折装、梵夹装、蝴蝶装、包背装到线装,文献珍贵,装帧珍罕。3.版本类型齐全,应有尽有。写本、刻本、稿本、抄本、手绘本、活字本全都囊括其中,观赏品鉴,宝爱养眼。4.展品语种多,凸显丝绸之路地域性特色。在展出的珍贵古籍中,除大量汉文古籍外,还有西夏文古籍、察合台文古籍、藏文古籍。这反映了丝绸之路所经之地的民族融合和文化交流大趋势。5.宗教典籍丰富,反映了多民族多文化传播的特色。这次展出近十件宗教经卷,有些可以归为敦煌遗书。丝绸之路所经之地,正是多民族汇聚之地,也是东西方文化传播通道,不同民族的宗教文化信仰各自不同,又相互影响,形成宗教文化多种多样。比如伊斯兰教文化、佛教文化、道教文化、基督教文化等,通过丝绸之路进行广泛传播和改良吸纳。 

  总之这次“丝绸之路西北五省区珍贵典籍展”,规模空前,内容丰富广泛,有诸多重要特点和与众不同。陕西省文化厅积极响应中央号召,联合西北四省(区)文化厅和图书馆,尽全力把这次展览办好,让全社会广泛了解古丝绸之路,领会习主席提出的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构想,重视古籍保护,强化文化软实力,让经济发展文化先行的理念深入人心。

陕西省图书馆 版权所有 陕ICP备10200749号-2 地址:西安市长安北路14号 邮编:710061
Copyright © www.sxlib.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陕公网安备 61010302000957号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