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在陕图”公益课堂】2016第6期"唐诗觉解”系列分享课程报道三

时间: 2016-06-20

陕西师范大学何依工副教授再次做客省图,与市民读者分享第三讲课程内容《中国的悼亡诗》

多功能厅内座无虚席

现场积极互动,交流热烈

   6月5日上午,“学在陕图”公益课堂“唐诗觉解”系列分享课程第三讲在省图一楼多功能厅如期举行,来自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何依工副教授再次做客省图,与现场近200名市民读者分享了《中国的悼亡诗》的课程内容。

   悼亡诗,顾名思义是丈夫追悼亡妻之作,古代汉族诗歌题材之一。诗中所流露的真挚、自然、深沉的夫妻之情,颇为后人赞赏,得以广泛流传。何教授以此作为课程内容的初衷也在于中国人注重家庭和家庭成员关系的传统观念,特别是夫妻在长期稳定的共同生活中,利益攸关、相互依存,所产生的情感尤为细密而绵长加之悼亡题材的古诗词极具戏剧化色彩的抒情特质,成为中国古诗词经久不衰的题材,相信会引起读者听众的兴趣与共鸣。

   课堂上,何教授选取了唐朝元稹的代表作《追悲怀》(三首)与现场听众做了深入地阐述和交流。何教授讲到,《追悲怀》三首是一组连章的组诗,与中国其他民族和外国诗歌相比,汉语诗歌的古典形式偏于短小,使得它在表现广阔的生活和复杂的感受方面受到限制。为了弥补这一缺陷,古人创造了联章体,即用同一形式写成既各自独立成篇,又相互关联的多首组诗,来弥补篇幅的局限,这就是联章体。为使听众进一步深入理解诗人的创作意图和诗的真实含义,何教授不但通过引导大家朗诵、逐字逐句解读诗词,还从作者写作的时代背景、人生经历、社会地位以及创作流派和艺术风格等方面对诗词进行了详尽的分析,并与读者听众进行积极地互动,现场或是阅历丰富的老人、或是已到不惑之年的中年人、亦或是涉世未深的年轻人积极踊跃地分别从各自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对作品的理解发表自己不同的看法,课堂气氛十分热烈。

   课程最后,何教授总结到,有关一个历史文本的任何讨论,都势必与当下的观念、激情等息息相关,这种观念的最终阶段,必将消解自我的封闭性阐释,意识到自我的局限。学习唐诗是为了继承和发扬古人留下的宝贵财富,掌握诗人创作意图和诗词真实含义的方法和途径是非常必要的,而如何学习唐诗是个很大的课题,并涉及的理论颇深,本节课仅以元稹的“悼亡”诗《追悲怀》为例,略作说明,以便能做到窥一斑而见全豹。

陕西省图书馆 版权所有 陕ICP备10200749号-2 地址:西安市长安北路14号 邮编:710061
Copyright © www.sxlib.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陕公网安备 61010302000957号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