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图讲坛】著名学者王子今教授做客陕图 权威解读大秦直道

时间: 2022-08-18

秦始皇直道是独一无二的历史创造,在行政史、交通史、军事史、工程史书写了辉煌的一页作为与长城媲美的帝国奇迹,秦直道备受关注。

8月13日下午,“陕图讲坛”881期《被误解的大秦直道》在我馆报告厅如期举行。著名秦汉史专家、中国人民大学荣誉一级教授、西北大学历史学院教授王子今先生,受邀做客陕图,从“秦政的纪念”“高速公路说”“起点辨正”“经济效用”“规模疑问”“神秘背景”六方面,全面系统的介绍了秦直道的历史全貌及其在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所发挥的重要作用。现场近200名读者与线上2000余名听众共同参加了讲座。

《史记·秦始皇本纪》:“三十五年,除道,道九原抵云阳,堑山堙谷,直通之。”《史记·六国年表》:“(秦始皇)三十五年,为直道,道九原,通甘泉。”秦直道以九原作为起点,自北向南由蒙恬组织施工,从长城防线上直通甘泉宫。秦代经营的交通大道多利用战国原有道路,只有直道是在秦统一后规划施工,开拓出可以体现秦帝国行政效率的南北大通道。直道的规划设计以及施工,从规模和效率来说,都是史无前例的。开通直道的作用,与“塞”“戍”“据”等长城防务建设有关,也与“北击胡”、“度河”攻伐匈奴的作战行动有关,是以军事化的形式组织施工的。直道,可以看作秦政的纪念。直道的修筑,使得“赋敛愈重,戍傜无已”,民众承受了更深重的苦痛。但是另一方面,又标志着建筑规划和工程组织,劳动管理和行政效率的突出历史性进步。秦王朝的军事体系和战争机器的完备,通过秦直道的建设也可以得到体现。

近年来,秦直道常被冠以“世界上第一条高速公路”的美誉,这一说法在学界存在争议。讲座中,王教授也给出了自己的观点。据考证,秦始皇修筑的驰道(秦直道)宽约69米。从通行效率、通行条件、车速等方面判断,秦直道确实可称为高速公路。从秦直道是否被民用这一层面分析。考古发掘中,汉代地层上发现了平民,甚至儿童的脚印;唐代路面发现有脚印、车痕、骆驼蹄印等。考古发现中这些脚印遗存告诉我们,至少从汉代之后,老百姓是可以在秦直道通行的,具备公路属性。

两千年里秦直道寸草不生,这项被戏称为“古人黑科技”的趣味谜题,在讲座中也得以揭晓。草木不生,其实是因为道路上所用的土壤经过了高温炒制,夯基成坚实的路面所致。

秦直道沿线还有另一处重要的神秘文化存在,即位于甘泉的“匈奴祭天处”。《史记·匈奴列传》张守节《正义》:“《括地志》云:径路神祠在雍州、云阳县西北九十里甘泉山下,本匈奴祭天处,秦夺其地……”“匈奴祭天处”和华夏人祭黄帝处,因直道彼此联系,是值得重视的文化现象。而“径路神祠”一语如果来自意译,则“径路”与“直道”义近,也是耐人寻味的。

讲座最后,王教授结合大量珍贵考古图片,就秦直道目前考古发现,向公众做了系统介绍。直道现状保存较好,现存路面一般宽23-26米,最宽处达47米。直道坡度平缓,将调查的直道分为两段,上山段的坡度为2.6%,山脊段为10.4%,相当于今天的二级公路标准……

提问环节,读者就“秦直道修筑时间”“秦直道修复维护”等问题与王教授进行了积极互动。讲座结束后,大家意犹未尽,继续围在主讲人身边交流秦话题。【会议展览部供稿】


(主讲人:王子今  著名秦汉史专家,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西北大学历史学院教授)

 


( 王子今教授介绍秦直道路线)



(讲座现场)



     (现场提问)



(子午岭上秦直道图)



(秦直道汉代地层发现的儿童脚印遗迹)

 




陕西省图书馆 版权所有 陕ICP备10200749号-2 地址:西安市长安北路14号 邮编:710061
Copyright © www.sxlib.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陕公网安备 61010302000957号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