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四 陕甘边区和陕北两个苏维埃政权建立的特点及其相互关系

宋金寿 李忠全

    
    陕甘边区苏维埃政权和陕北苏维埃政权在建立和发展过程中,都有各自的长处和特点。
    陕甘边区苏维埃政权的形成,大致经过三个时期。首先是渭北根据地(以三原武字区、心字区为中心)的工农革命政权。由于这一地区距国民党在陕西的统治中心西安较近,是敌人的必争之地,又是平原地带,无可遮掩,因而难以立足。与创建渭北根据地的同时,红二十六军二团成立后,中共陕西省委决定创建照金革命根据地。与渭北根据地连成一片。刘志丹、谢子长等领导陕甘红军游击队在照金开辟了革命根据地。在渭北根据地遭受严重挫折时,创建渭北根据地的部分干部和武装力量先期进入照金根据地,加强了照金根据地的领导。1933年3月成立了中共陕甘边特委和陕甘边游击队总指挥部,4月成立了陕甘边区革命委员会(照金)。1933年8月,渭北根据地丢失以后,红四团也到了照金,壮大了革命力量。同渭北根据地相比,照金虽是山区,有回旋的余地,但离国民党的中心统治区域仍然太近,亦是敌人的必争之地,因而同样难于坚持。最后于1933年11月在包家寨召开的陕甘边特委、革命委员会和陕甘红军总指挥部联席会议,决定把桥山山脉中段的南粱作为根据地的中心,才站稳了脚跟。因为这里虽然经济不发达,群众条件也较差,但是敌人统治势力薄弱,距敌重要城镇较远,地处陕甘边境,是“三不管”的地方,又有很好的地势,有作为军事后方的良好条件,使根据地、苏维埃政权得以巩固和发展。
    陕北地区早在大革命时期就有了党组织,1928年成立特委,党的建设、游击斗争和群众基础都比较好,建立了许多秘密的红色村。虽然起步较晚,但红军和红色区域一直不断发展。革命政权的建立从红色区域的临时农民政权起,到成立县、区、乡的革命委员会和最后建立陕北省的苏维埃政府比较顺利,没有出现大的曲折。
    陕甘边区和陕北两个根据地和两个政权之间,无论从客观上看,还是从主观上说,都是相互配合,互相支援和互相帮助的。从客观上看,各个根据地的每一个胜利,对敌人是一个打击,对另一部红军和另一块根据地都是一个有力的支持和援助。从主观上说,陕甘边区和陕北两地的党组织、红军曾多次作为一个战略整体进行有目的的共同协作。例如,1933年11月,包家寨联席会议,把陕甘边和陕北的游击战争作为一个统一的战略全局。又如,两个根据地的红队游击队的统一编制,南下北上,共同协作,以及干部的互相调配和武器支援等,尤其是人民领袖刘志丹、谢子长在创建陕甘边和陕北根据地和苏维埃政权的斗争中,建立了深厚的革命友谊,共同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功勋。


陕甘宁边区政权建设史/宋金寿 李忠全主编.—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