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张国焘

崔延力

    
    (1897—1979)
    张国焘,字恺荫,又名特立。江西萍乡人。1916年考入北京大学。在校期间,曾担任北京学生联合会主席。在五四运动中是北大学生中最活跃的分子之一。1920年9月,张国焘与李大钊等一起成立中国共产党的北京早期组织,负责组织和联络工作。1921年7月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并主持会议,被选为中央局成员,负责组织工作。1922年7月,在中共二大上,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并担任组织委员。1923年6月出席中共三大,会后不久接替王尽美任全国铁路总工会委员长。1924年1月,他和李大钊等一起出席了孙中山主持召开的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并当选为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候补委员。1925年1月,在中共四大上当选为中央委员并任中央农工部主任。8月任中共中央军事部部长,负责动员中共组织和工农民众团体参加北伐战争。在北伐战争中,张国焘作为中共中央的代表,负责指导湖北区委的工作,担任湖北区委书记,同时兼任湖南、湖北党校校长、《群众周刊》主编、汉口地委书记。1927年5月,出席中共五大并当选为中央委员,与陈独秀、蔡和森组成了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同年7月,根据共产国际执委会的指示,中共中央改组,由张国焘、李维汉、周恩来、李立三、张太雷组成临时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张国焘主持五人中央常委会工作。1928年6月,张国焘出席在莫斯科召开的中共六大,并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直到1931年初回国。
    1931年5月,张国焘任中共中央鄂豫皖分局书记兼军事委员会主席。在任鄂豫皖中央分局书记期间,张国焘在解决粮食问题,整顿和扩编地方武装,动员群众参军拥军,加强政权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开展经济建设和发展文化教育事业方面,做了许多富有成效的工作。同时,他忠实执行王明“左”倾错误的一系列主张。1935年春,红四方面军长征开始后,张国焘先后担任中华苏维埃西北联邦政府主席、中央军委副主席、红军总政委职务。在长征途中,他拒不执行中共中央北上的计划,坚持“南下”方针,宣布另立“中央”。1935年12月,张国焘被迫致电中央,表示同意中央的决议,宣布取消第二“中央”,决定迅速北上。1936年7月27日,中共中央批准成立中共中央西北局,张国焘任书记,任弼时任副书记。同年11月,张国焘抵达保安。
    1937年1月,中共中央进驻延安后,中共党内即开展了对张国焘一系列错误的批判。张国焘迫不得已向中央写了《从现在看过去》的检讨,勉强承认了自己的错误。为了对张国焘右倾分裂主义错误进行系统的揭发批判,肃清张国焘的错误在党内军内的影响,以教育全党全军,中央政治局于1937年3月在延安召开了扩大会议,会议作出了《关于张国焘同志错误的决议》,决议明确指出了张国焘错误的内容、性质、危害及其根源,确定了开展对张国焘路线斗争的正确方针。4月6日,张国焘写了《关于我的错误》的声明书,表示经过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他对自己的错误有了更深的了解,认为自己的错误是整个路线的错误。此后,张国焘搬出延安城,居住在城北山上一座庙里。这时他的心情也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对于中央发给他的各种文件、会议通知,总是置之不理,不去出席会议,也不请假。期间,他受邀在中央党校讲授政治经济学,还写了一篇《论中华民国底宪法》的论文,主张放宽民主自由尺度。
    1937年7月,抗日战争全面爆发。8月,张国焘出席了洛川会议,表示同意洛川会议确定的政治路线,并愿意工作。9月,陕甘宁边区政府成立,林伯渠任主席,张国焘任副主席。由于林伯渠还担任中共驻陕代表的职务,无法抽身回到延安,所以由张国焘代理主席职务。张国焘到任后,改组了原边区政府,并着手整顿财政,拟定了征收救国公粮法规,使征收公粮有法可依。他还为建立政府工作制度,规定政府职能和工作方针做了不少工作。但在许多具体问题上常与中央发生冲突,态度逐渐消极,以游玩和饮酒打发时光,当时从全国各地奔赴延安的进步青年,看到张国焘这种与众不同的闲散样子,都感到很奇怪。据张国焘后来在《我的回忆》中说,他这时已经有了脱离中共的打算。后来,终于发生了他叛逃延安的事件。
    1938年4月2日,张国焘以去黄帝陵扫墓的名义离开延安。4月4日,他借口去西安有事,让陪同的人员先回延安,自己只带了一个警卫员,乘坐国民党西北绥靖公署主任蒋鼎文的汽车去了西安,住进招待国民党高级人士的西京招待所。4月11日晚乘火车到达武汉。中共中央长江局派人请他到八路军武汉办事处去住,但张国焘执意不去。后在长江局的领导致电毛泽东汇报了张国焘已达武汉的情况下,张国焘才起草了一份电报给毛泽东等,对于自己不辞而别表示歉意,并希望能够给他在武汉派些工作。经过多次劝说后,张国焘才搬到办事处去住,但总是借口外出。4月16日,他要求见蒋介石,一见蒋介石就说“兄弟在外糊涂多年”,完全丧失了立场。17日约见国民党特务头子戴笠,在见戴笠之前,中共中央长江局负责人与张国焘公开谈判,提出三个条件让他考虑:一是回到办事处,回党工作;二是暂向党请假,休息一时期;三是公开脱离,党亦径告以开除决定。张国焘答应在第一、二条条件中选择。待见到戴笠之后,即用书面声明决定采取第三种办法,脱党而去,公开投靠国民党。4月18日,中共中央作出《关于开除张国焘党籍的决定》。
    1938年4月22日,张国焘在国民党的《扫荡报》发表了《张国焘声明》。5月6日,又发表了《张国焘警告国人书——并与中共同人商榷抗战建国诸问题》。在这篇文章中,他掩盖逃离延安,背叛中国共产党,背弃马列主义,投降国民党的事实真相,反诬中共中央开除其党籍,是“横加诬蔑,充分发挥其非政治的、偏狭自私的、阴谋煸陷的宣传。”并称蒋介石是“全国唯一之最高领袖”,这实际上是他叛党投降的自白书。
    1940年,戴笠为了让张国焘施展反共本领,为他设置了两个机构:特种政治问题研究所和特种政治人员训练班,由张国焘任少将所长,开始了特务生涯。1945年5月,张国焘作为特准列席人员参加了国民党六大,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1946年6月,张国焘纠集一些潦倒文人,在上海办起了《创进》周刊,极力为国民党反动派效劳,进行反共宣传。
    1949年冬,张国焘举家迁到香港,他化名“凯音”。不久,创立了“民主战斗同盟”,成为该组织的领导人之一。同时创办了《中国之声》杂志,自任社长。1953年春,张国焘托人同新华社香港分社联系,表示很想回到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为党和人民做一点建设工作,但最终不肯答复中共中央提出的公开承认过去的错误这个先决条件,而未能如愿。1958年10月,张国焘还向中央表示,愿意在香港为新中国政府做点事,并要求给他点生活补助。1966年张国焘移居美国。1972年又移居加拿大多伦多。1979年11月14日,张国焘冻死在加拿大多伦多的老人病院。

陕甘宁边区著名人物/梁星亮 杨洪主编;西北大学延安精神研究中心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