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四、边区留守兵团的政治工作

中共陕西省委党史研究室

    
    重视军队的政治工作,是中国共产党创建革命军队以来的优良传统,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区别于其他军队的一个显著标志。1942年1月23日,为了对古田会议尤其是全国抗战以来军队的政治工作进行系统的理论总结,毛泽东致信中央军委总政治部副主任谭政、八路军留守兵团政治部主任莫文骅,要求“将四军九次大会决议多印数千份,发至留守部队及晋西北部队,发至连长为止,每人一本,并发一通知,叫他们当做课材加以熟读(各级干部均须熟读)”。①4月6日,谭政、莫文骅以留守兵团政治部名义发出《关于学习红四军九次党代表大会决议的训令》,指出红四军九次大会决议不仅对当时红军的建军有着很大的意义与决定作用,对今天八路军、新四军的建设仍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并规定从4月15日至7月1日为教育期,要求上至高级指挥员、政治人员,下至科员、干事、排长,都要当做课材,熟读牢记,把它的条文作为检查过去与现在工作中优缺点的提纲和指南;学习中要联系实际,反对照本宣科和夸夸其谈。《训令》发出后,留守兵团各部队迅速掀起学习古田会议决议的高潮,政治机关和政治干部的工作作风也有了改进。
    西北局高干会议期间,毛泽东针对边区军队内部存在的问题,在《关于斯大林论布尔什维克十二条》的讲演中,批评了在军党、军政、军民关系方面存在的闹独立性、不执行中央命令,以及军阀主义倾向等严重问题。接着,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司令员贺龙在会上作了《关于整军问题》的报告,对军队工作存在的严重缺点、弱点进行批评,对整军的目的、要求作了阐述。中共中央秘书长任弼时也在会上作了《肃清军队中军阀主义的倾向》的报告,指出:军阀主义倾向正在腐蚀和摧毁着军队的优良传统,必须保持警惕,认真开展反对军阀主义的思想斗争。这些讲话引发了对部队工作的全面检讨。
    1942年12月6日,为了检查军队方面的问题,陕甘宁晋绥联防军专门召开军政干部会议,谭政作了《肃清军阀主义倾向》的报告。报告联系陕甘宁边区部队的实际情况,比较尖锐地指出和批评了在军队内部、军党、军民关系等方面存在的军阀主义倾向,并对这种军阀主义倾向产生的原因、表现及造成的后果作了具体分析。同时,报告也肯定了部队工作的成绩,号召广大干部认真开展反对军阀主义倾向的思想斗争。
    其后,从1943年到1944年春的一年多时间里,陕甘宁边区部队把开展反对军阀主义倾向的斗争与整风有机地结合起来,使部队建设和政治工作都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在此期间,毛泽东作了深入的调查研究,与陕甘宁晋绥联防军负责人贺龙、徐向前、萧劲光、谭政等探讨了军队的政治工作问题。
    在此基础上,中共中央军委总政治部作出全面检查军队政治工作的决定,并于1944年2月5日通告山东和其他战略区:“现在总政正在准备彻底检查我们部队中的政治工作,不仅是抗战时期的,内战时期的也要检查,从整个政治工作方向、制度、作风来一个全面检讨,使我们的政治工作更适合于今后党的任务。”②
    根据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及总政治部的指示,八路军各部队先后对自己的情况尤其是整风以来取得的进步和经验,进行了大量的调查研究,整理出一大批很有价值的材料,上报中央军委。1944年4月11日,谭政受毛泽东委托,在西北局高干会议上作了题为《关于军队政治工作问题》的报告(以下称《报告》)。《报告》经毛泽东等修改并经中央书记处扩大会议讨论通过。主要内容有:
    第一,阐述了军队政治工作的基本原则和“政治工作是革命军队的生命线”的命题。《报告》指出:中国共产党“政治工作的基本原则,是以民族民主革命的纲领教育军队,是以人民革命的精神教育军队,使革命军队内部趋于一致,使革命军队与革命人民、革命政府趋于一致,使革命军队完全服从革命政党的政治领导,提高军队的战斗力,并进行瓦解敌军、协和友军的工作,达到团结自己,战胜敌人,解放民族,解放人民的目的。这就是我们的军队和其他军队的原则区别”③。军事工作离开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政治工作的保证就会迷失方向,政治工作脱离了军事工作也就失去了它存在的意义,只有两者紧密结合才能完成党赋予军队的任务。《报告》认为:“八路军新四军在抗日战争中之所以能够如此英勇坚持,艰苦奋斗,再接再厉,百折不回,其根本原因就在这里。”④“政治工作在任何一部分革命军队中,都应有其适当的地位,都应适当地强调它的作用,否则这个部队的工作就要受到损失。”⑤
    第二,提出了“整个军队的方向就是政治工作的方向”的思想。《报告》指出:“政治工作就是以革命精神教育军队,从思想上、政治上与组织上去保证这些任务的完成。如果在这方面强调政治工作的独立性、特殊性,把政治工作任务与整个军队任务分离起来,那便是不对的,那便会是产生政治工作与军事工作目标不一致,使政治工作脱离实际、显得空虚的原因。”⑥因此,政治工作要结合军队的基本任务与当前任务去做。“如果我们不从中国革命实际与中国革命军队的具体任务出发,如果我们犯了主观主义教条主义的毛病,正当就会无力以高度的革命精神去教育军队,就会无力巩固正当的军党关系、军政关系、军民关系与官兵关系,就会无力克服军队上下级之间,军队政治工作与军事工作之间,各部分军队之间以及军队与地方之间的不正常关系,也就会无力克服军阀主义、本位主义、山头主义的恶劣倾向。反之,如果我们真正懂得了马列主义的方法论,如果我们善于从中国革命实际与中国军队的具体任务出发,善于调查研究,善于联系群众,那末,政治工作(与军事工作、后勤工作)的全般任务就能完成,团结自己、战胜敌人的目的就能达到。”⑦
    第三,论述了军队政治工作的总方针和正确处理军内外各种关系的基本原则。《报告》指出:“革命军队的内部,必须是团结的方针,必须是合作互助的方针,不能是分门别户、各自为政的方针,不能是互相轻视、互相妨碍的方针。”⑧因此,在军内外各种关系中,最核心的是军队和党的关系。在军党关系上,军队必须“无条件地服从共产党中央及其代表机关的政治领导,才能使军队不走偏向”⑨。不仅要在组织上服从党中央及其代表机关的统一领导,而且要在政策思想上、行动步骤上,同党趋于一致。在军政、军民关系上,军队要在拥政爱民和拥军运动中,坚决实行自我批评,把一切不良现象都讲出来,并彻底改正,同时要从事生产自给运动,减轻民众负担,并帮助民众发展生产。在军队内部关系上,无论官兵关系、上下级关系、军事工作与政治工作之间的关系、各部分军队之间的关系,凡是存在缺点的,都要通过民主检查加以揭露,以纠正不良现象,增进军队内部亲切友好的团结空气。在工农干部与知识分子干部、老干部与新干部、原有军队干部与新来地方干部的关系上,要互相尊重,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坚决反对和纠正宗派主义的倾向。
    第四,强调发扬实事求是和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报告》认为,军队政治工作虽然取得很大成绩,但也存在着形式主义、平均主义、空喊、孤立主义等不良作风,这是小资产阶级的作风,都是主观主义、教条主义的作风,这样的作风会削弱政治工作的革命性,也将无力完成政治工作的任务。必须根据“首长负责,自己动手,领导骨干与广大群众相结合,一般号召与具体指导相结合”⑩的原则,运用典型推动工作的方法;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的方法;开展革命竞赛、表彰英雄模范的方法;不但要注意事件的形式,尤其要注意事件的内容;不但要照顾少数,尤其要照顾多数;进行教育时,要采取启发诱导与检讨反省的方法;要从中间分子甚至落后分子的水平出发,选择为中间分子与落后分子也能够接受的组织形式与工作方法,从而达到团结积极分子,吸引中间分子,鼓励落后分子的目的,等等。《报告》认为,只要继续发扬联系群众与实事求是的优良作风,不断改进和加强政治工作,团结自己,战胜敌人,解放民族,解放人民的神圣任务,就一定能够完成。
    《关于军队政治工作问题》是人民军队政治工作理论走向成熟的主要标志。1944年4月20日,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共中央军委总政治部将《关于军队政治工作问题》批发全党全军,要求“八路军新四军连级以上一切政治工作、军事工作、后勤工作干部,应一律将此文件作为整风文件与固定教材,加以研究讨论,并须联系实际,改造自己的思想与工作。对于文化程度低的干部与全军战士,则应根据《报告》的精神与各部队中存在的具体问题,编为通俗教材,进行普遍的教育与检讨”(11)。根据中央宣传部和总政治部的通知,各部队纷纷召开政工会,举办政工干部训练班和有军事、供给卫生干部参加的整训班等多种形式,组织各类人员进行学习,并联系本单位实际,整顿和改进部队政治工作。在此基础上,总政治部从十多个方面,对政治工作领域的宝贵经验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总结,并编印了《连队工作》《军民关系》《官兵关系》《领导方法与领导作风》等各种经验专辑,向全军交流推广。经过全军的学习研究与总结推广,到中共七大召开前,人民军队建设和政治工作建设,在改进领导作风、实行群众路线、打通干部思想,改善官兵关系和军民关系,改造落后分子,开展文化教育,密切党与群众的联系,以及开展群众性练兵运动、生产运动和改进连队政治工作等方面,取得丰硕的成果和丰富经验,对保证军队建设和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胜利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①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年谱(1893—1949)》(修订本)中卷,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年版,第355—356页。
    ②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档案馆编:《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21—1949)》第21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第41页。
    ③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档案馆编:《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21—1949)》第21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第214页。
    ④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档案馆编:《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21—1949)》第21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第215页。
    ⑤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档案馆编:《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21—1949)》第21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第219页。
    ⑥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档案馆编:《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21—1949)》第21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第219页。
    ⑦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档案馆编:《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21—1949)》第21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第220—221页。
    ⑧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档案馆编:《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21—1949)》第21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第222页。
    ⑨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档案馆编:《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21—1949)》第21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第222页。
    ⑩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档案馆编:《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21—1949)》第21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第230页。
    (1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档案馆编:《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21—1949)》第21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第202页。

中共中央在延安十三年史/中共陕西省委党史研究室著.—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