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六、文教工作大会

中共陕西省委党史研究室

    
    为了总结边区文教工作的经验,表扬和奖励文教工作的模范,更进一步明确继续发展文教工作的方针,1944年6月17日,中共中央西北局宣传部、边区政府教育厅和边区文协联合发出召开全边区文化教育大会的决定,成立了以李维汉为主任的筹备委员会,并组成五个文教工作组。各地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形成许多典型材料,推荐典型人物。绥德分区、陇东分区、关中分区和延安市还召开文教会议,选举产生出席边区文教大会的代表。
    1944年1O月11日,陕甘宁边区文教工作者代表大会在边区参议会大礼堂召开,共有450余名会议代表,加上来宾、旁听者千余人。出席会议的有8个代表团,分别来自延属、绥德、三边、关中、陇东5个分区、部队、延安的机关学校和少数民族,代表中有边区的工农兵文教工作者,有热心边区文化建设的绅、商,有蒙、回等少数民族、宗教团体的文教代表,有全国知名的学者、诗人、作家、艺术家、医生,以及热忱帮助边区文教建设的国际友人等。
    大会的主要任务,是讨论新民主主义的群众文化运动,主要是教育、卫生、艺术、报纸四个部门的工作,检查和总结过去、特别是整风和大生产运动以来的成绩和经验。朱德、吴玉章、徐特立、李鼎铭等中央和边区的领导出席开幕式。边区政府民政厅厅长刘景范主持开幕式,边区政府教育厅厅长柳湜致开幕词,认为“一年来由于执行新的文教方针,边区各地已有不少成绩与创造,并从群众中产生了大批新的文教英雄。今天能在这里济济一堂,讨论150万人民的文教工作,的确是边区的一件空前的大事情”。朱德在讲话时指出:“今天文化教育工作上的巨大成绩,证明毛主席前年在文艺座谈会上的正确结论,发生了效果。”会议期间,高岗、刘景范、柳湜、李卓然、萧向荣、周扬等分别向大会作了报告。
    10月30日,毛泽东到会并作了题为《文化工作中的统一战线》的重要讲演,指出在文教统一战线中必须坚持两个原则:“第一个是团结,第二个是批评、教育和改造。”他说:“我们的任务是联合一切可用的旧知识分子、旧艺人、旧医生,而帮助、感化和改造他们。为了改造,先要团结。”毛泽东强调建立广泛的文教统一战线的必要性,指出,无论教育、艺术、卫生、报纸哪一项,就都是要告诉边区150万人民自己起来和自己的封建、迷信、文盲不卫生等旧习惯作斗争。为了进行这个困难的斗争,就不能不有广泛的统一战线。“而在陕甘宁边区这样人口稀少、交通不便、原有文化水平很低的地方,加上在战争期间,这种统一战线就尤其要广泛。因此,在教育工作方面,不但要有集中的正规的小学、中学,而且要有分散的不正规的村学、读报组和识字组。不但要有新式学校,而且要利用旧的村塾加以改造。在艺术工作方面,不但要有话剧,而且要有秦腔和秧歌。不但要有新秦腔、新秧歌,而且要利用旧戏班,利用在秧歌队总数中占百分之九十的旧秧歌队,逐步地加以改造。在医药方面,更是如此。”①
    1944年11月16日,边区文教工作者代表大会闭幕,历时一个多月,通过了《关于培养知识分子与普及群众教育的决议》《关于开展群众卫生医药工作的决议》《关于发展群众读报办报与通讯工作的决议》《关于发展群众艺术的决议》《关于加强荣誉军人教育及娱乐活动的决议》《关于发展工厂文教工作的决议》《关于机关学校文教工作中几个问题的决议》等。大会还对81个先进单位和202名先进个人进行了奖励。其中集体特等奖31个,个人特等奖19名,个人甲等奖54名,个人乙等奖87名,褒奖25名,学习模范17名,集体普通奖50个。李维汉受边区政府委托,作了《开展大规模的群众文教运动》的总结。边区政府主席林伯渠致闭幕词,他满怀信心地说:“边区第一次文教大会,是新民主主义社会建设中的一件重大工作。在全国说来,这样的大会从来没有开过,现在也只能在边区开。有这样一个边区,中国便有前途,因此,我非常为中国庆幸。”②
    边区文教大会不仅总结了文教工作的经验,而且树立了学习的榜样,充分“表示了中国新民主主义文化的一个长足的进展,将来修中国文化史的人对此不可不大书一笔”③。
    ①《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011—1012页。
    ②1944年11月20日延安《解放日报》。
    ③1944年11月20日延安《解放日报》。

中共中央在延安十三年史/中共陕西省委党史研究室著.—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