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一、敌后抗日战场的局部反攻

中共陕西省委党史研究室


    1943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形势发生重大转折,日军在敌后战场特别是华北敌后战场,已经逐渐失去了战场主动权,战斗力日益减弱,在兵力严重不足的情况下,被迫收缩战线,实施重点守备。12月日本华北方面军基本停止了向抗日根据地的进攻。①与此同时,敌后解放区战场也逐步扭转困难局面,在一些地区开始了对日伪军的攻势作战,人民武装力量基本打通了从华北到华中的战略联系,使根据地连成一片。1944年春天,敌后抗日根据地有了明显的扩大,居住的人口增长到8000万人,军队发展到47万人,民兵有227万人,已经成为中国社会政治生活中谁也无法忽视的力量。
    随着国际形势的发展和中日战争形势的变化,中共中央确定1944年的斗争方针即:继续团结国民党共同抗日,集中力量打击日伪军,巩固和扩大抗日根据地。1944年4月12日和5月20日,毛泽东先后在延安党的高级干部会议和中共中央党校第一部所作的讲演中指出,目前时局有两个特点:一是反法西斯阵线的增强和法西斯阵线的衰落;二是在反法西斯阵线内部人民力量的增长和反人民势力的衰落。前一个特点是很明显的,后一个特点正日益显露出来。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现在的任务是要准备担负比较过去更为重大的责任。我们要准备不论在何种情况下把日寇打出中国去。为使我党能够担负这种责任,就要使我党我军和我们的根据地更加发展和更加巩固起来,就要注意大城市和交通要道的工作,要把城市工作和根据地工作提到同等重要的地位”②。根据中共中央和毛泽东提出的方针、任务,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力量于1944年在华北、华中、华南地区,对日伪军普遍发起局部反攻。
    晋察冀抗日根据地  自1944年初开始,一面巩固抗日根据地的基本区,一面积极地向敌后之游击区、敌占区延伸,扩大新区。北岳区部队1月至5月共逼退和攻克日伪军据点358处;6月上旬,向日伪军纵深地区发起攻势,接连袭击了保定、灵丘等中小城市及其城关,并以主力部队与武工队相结合,开辟察南、雁北新区和张家口东北崇礼县大部分地区。冀中部队攻克肃宁、献县等县城。冀热边部队大量歼灭日伪军,迫使长城两侧和北宁铁路沿线的日伪军逐步陷入守势;同时,积极向敌占区延伸,以主力一部打通与冀中的联系。1944年晋察冀根据地军民共作战4400余次,歼灭日伪军4.1万余人,攻克和逼退日伪军据点、碉堡1785处,解放村庄9817个、人口758万。晋察冀军区主力部队和地方武装恢复到9.1万余人,民兵发展到63万余人。③9月21日,晋察冀部队组成冀晋、冀中、冀察、冀热辽4个二级军区。④
    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  太行区军民发起攻势作战,收复山西武乡县蟠龙镇和榆社、林县、沁水等县城,并向邢台、沙河、新乡、辉县等地区发动进攻,出击临(城)内(丘)线,摧毁敌人三道封锁线,开辟了新(乡)辉(县)地区。太岳区军民出击济源、垣曲地区的日伪军,收复失地2600余平方公里,解放人口11万。冀鲁豫区军民在攻势作战中攻克日军据点50余处,恢复昆(山)张(秋)地区,打开了东平、汶上的局面,收复鱼台、单县、丰县、沛县间地区,恢复微山湖西中心区,并向郓城、菏泽、考城等地攻击,使鲁西各小块游击根据地连成一片。1944年,晋冀鲁豫根据地军民共毙伤日伪军3.8万余人,俘3.49万余人,争取敌军反正、投诚3200人,收复县城11座,解放人口500多万,收复失地6万余平方公里,改变了根据地被分割的局面。
    晋绥抗日根据地  在1944年1月至8月间,继续贯彻毛泽东提出的“把敌人挤出去”的方针,共挤掉日伪军据点58处,解放村庄2685个、人口36万余人。八九月间,晋绥军区部队对离(石)岚(县)、忻(县)静(乐)公路沿线的日伪军发起秋季攻势,共进行大小战斗297次,歼灭日伪军1947人,解放人口5万余,收复国土770余平方公里。晋绥根据地军民经过一年的对敌斗争,共进行战斗1337次,攻克和挤掉敌据点106处,歼灭日军1350余人、伪军3700余人,解放村庄3063个、人口37万余,恢复和发展了抗日根据地。⑤
    山东抗日根据地  根据中共中央军委关于“扩大解放区,缩小敌占区,打通各战略区的联系,夺取反攻阵地”的战略指示,1944年连续发动攻势作战,打通沂山、鲁山、泰山、蒙山各山区间的联系,控制诸(城)日(照)公路大部分及海(州,今属连云港市)青(岛)公路、诸(城)胶(县)公路各一段,巩固和发展了胶东和滨海的联系,使滨海和鲁中连成一片,并解放8座县城。1944年,山东军民共歼灭日军4800余人,伪军5.4万余人,争取伪军反正1.1万人,恢复县城9座,解放国土4万余平方公里、人口930余万,民兵发展到37万余人,⑥形成了渤海、胶东、鲁中、鲁南、滨海5个巩固的根据地。
    华中新四军  遵照新四军军部提出的“继续坚持和恢复抗日根据地,利用有利时机,争取新的发展”⑦的指示,主动地、有计划地对日伪军发动攻势作战。新四军苏中军区和苏北军区首先发起车桥战役,成为华中敌后战场局部反攻的起点,打通了苏中、苏北、淮南、淮北根据地之间的联系。苏北军区部队于1944年1月对敌发起春季攻势,使淮海、盐阜两分区连成一片。1944年3月中旬至5月上旬,淮北军区部队在东起运河、西至津浦铁路横宽数百里的广大地区,向日伪军据点展开攻势作战,解放了泗北地区。与此同时,苏南、淮南、皖江、浙东、鄂豫皖边区等部队,也分别对日伪军发动攻势作战。1944年,华中新四军共作战6500多次,歼灭日伪军5万余人,收复失地7400多平方公里,解放人口160余万。随着斗争形势的变化,华中抗日根据地发展为苏北、苏中、苏南、淮北、淮南、皖江、浙东、鄂豫皖8个根据地,极大地改善了各地区的斗争局面。
    华南抗日根据地  东江纵队自1944年1月起连续向广九铁路及其两侧之敌发动攻势作战,1944年东江纵队共作战300余次,毙伤日伪军1500余人,俘日伪军1200余人。中山人民抗日义勇游击大队于1944年初起积极向日伪军进攻,于10月中旬抵达新会地区,与中区抗日游击队会合,开辟粤中敌后抗日根据地。琼崖人民抗日游击队独立纵队也出击日伪军重要据点,牵制部分日军主力,巩固和扩大了五指山抗日根据地。与此同时,雷州半岛的南路抗日独立大队、潮汕地区坚持抗战的揭阳、普宁等抗日武装也积极向日伪军出击,打击日伪军。华南抗日游击武装对日军发起的局部反攻,牵制部分日军,对全国抗战及同盟军在太平洋战场的作战,起到了战略配合作用。
    在中共中央的正确领导下,各抗日根据地在1944年的局部反攻中,共作战2万多次,歼灭日伪军近20万人,攻克县城20多座,攻克和逼退敌据点2500多个,收复大片失地,解放人口1700多万。这种情况,与正面战场的大败退局面形成了鲜明的对照。⑧
    ①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著:《中国共产党历史》第1卷(下册),中共党史出版社2011年版,第628页。
    ②《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945页。
    ③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史编写组编:《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史》第2卷,军事科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297页。
    ④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著:《中国共产党历史》第1卷(下册),中共党史出版社2011年版,第629页。
    ⑤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史编写组编:《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史》第2卷,军事科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302页。
    ⑥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研究部编著:《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史》第2卷,军事科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414—415页。
    ⑦张宪文等:《中华民国史》第3卷,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589页。
    ⑧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著:《中国共产党历史》第1卷(下册),中共党史出版社2011年版,第632页。

中共中央在延安十三年史/中共陕西省委党史研究室著.—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