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站在最大多数劳动人民的一面”
1947年10月17日,毛泽东一行从神泉堡来到佳县县城。一进县委大院。毛泽东就亲切地问:“人民群众的生活怎么样了?”佳县县委书记张俊贤回答:“困难是有的,我们现在正想办法解决。”毛泽东说:“经过一场战争,粮食不多了,羊也杀了不少,庄稼也被糟蹋了,要安排好群众的生活,组织好生产啊!”张俊贤表示:“我们决心想尽一切办法,不叫群众的生活出一点麻烦,而且要搞好土改,抓好生产,多打粮食,支援全国解放。”毛主席又问:“全县有多少人参了军?”张俊贤汇报:“全县共有3000多人参军,还组建了300多人的游击队,攻打榆林时,佳县派出担架300多副,跟随野战军一个多月。临时向前方运粮草等支前工作,随叫随到。”毛泽东听后高兴地说:“好!好!有这样好的老百姓支持我们,解放战争一定能够取得胜利!”当时,佳县县委正在召开战后第一次区委书记和区长会议,讨论配合大军反攻和土地复查等问题。毛泽东指示他们要继续带领群众搞好土改,做好支前工作,为解放全中国做出贡献。毛泽东讲完后,县委的同志请他给县委题词,当时找不到像样的纸,就找了一块白布,毛泽东挥笔在白布上写下“站在最大多数劳动人民的一面”13个字。
沙家店战役结束不久,毛泽东指挥西北野战军准备与敌人再次大战,更大规模地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加速西北解放进程,他把张俊贤找来,和周恩来一起询问。周恩来问:“再打一仗,坚持一个星期到10天,粮食够不够用?”张俊贤回答:“我们在通秦寨和车会还有两仓粮食,老百姓家里还可以动员一些,全县还有1万多只羊,如果把这些粮食和羊吃光了,还有2000多头驴和牛,也可以杀了吃,说什么我们也要把战争坚持下来。”听到要杀驴和牛的时候,毛泽东严肃地说:“把驴和牛杀了,明年老百姓耕地怎么办?”张俊贤答道:“解放前,我们穷人哪有什么驴和牛,种地全凭一把老镢头,请主席和副主席放心,只要能把蒋胡匪军消灭了,佳县人民就是有天大的困难,也能用老镢头把明年的生产搞好。”毛泽东听后,被佳县人民的奉献精神所感动。
中央机关和毛泽东在佳县朱官寨将近一个月,是转战陕北中粮食最困难的一段时间,老百姓生活上的困难就更大了。毛泽东看到揪心地说:“陕北人民养了我们十多年,我们吃了他们多少不知道!现在他们有困难,我们能不管吗?”在一段时间里,毛泽东、周恩来等也和当地农民一起,只吃高粱米和瓜果合在一起再加几把黑豆片熬成的“钱钱饭”。当地干部群众看见中央干部吃这样的东西,心里实在过意不去,将节省下来的小米送去,乌镇区的群众还送去红枣、米酒,但都被毛泽东婉言谢绝。张俊贤代表全县人民,带了羊肉去看望毛泽东,也被谢绝了。毛泽东对他说:“不要这样做,老百姓很苦,他们吃什么,我们就吃什么。”张俊贤坚持要将羊肉留下,毛泽东随手写了收条,指示把羊肉送给伤病员,并一再叮咛张俊贤:“要尽最大努力,想办法安排好群众生活,组织好生产。”
这年入冬后,佳县的许多农户靠吃山药、冬菜过日子,十天二十天不见粮食。但是,为了打败胡宗南,人民群众节约口粮来完成公粮任务。任弼时深知群众的困难,尽可能紧缩开支,减轻地方政府的负担,中央机关用的信封多是旧报纸糊的,起草文稿也用的是旧印刷品的背面。任弼时自己炕上铺的单子,破的不成样子,同志们想给他换新的,他谢绝了。在宜瓦战役中,部队的粮食吃光了,只能就地以未加工的玉米和山药蛋充饥,彭德怀和士兵们一起用餐,被俘的国民党军官目睹这一幕,大受教育。
毛泽东和中共中央在当时艰苦的环境中,还尽可能的帮助群众解决生产和生活中的困难。朱官寨一个叫朱文军的村民,早在毛泽东未来该村之前就突然病倒了。家里人病急乱投医,大清早求神,半夜里叫魂,瞎折腾,病一丝也不见好转,朱文军的老母愁得整天以泪洗面。毛泽东知道后,不但派医生治好了朱文军的病,还给他家送去了粮食和籽种、帮助他家种上了麦子。这件事情感动了朱官寨全村的人。九支队(中央机关代号)在朱官寨村给多少穷人治过病、送过粮,当时谁也没有统计,但仅干部、战士帮老百姓种的冬麦,就有400多亩。
毛泽东在神泉堡住下没多久,天降早霜,庄稼未成熟就被冻死了。毛泽东亲自上山查看灾情,指导九支队的干部战士帮助农民抢收庄稼,还把灶上省下来的3斗9升麦子送给19户没有麦种的军属和贫下中农。先后派出100多名干部战士、几十匹战马帮助农民种冬麦。
在转战陕北的日子里,中共中央始终“站在最大多数劳动人民的一面”,把人民群众当亲人,与人民群众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在危难时刻,人民群众能够一次次舍生忘死的支持和保护中共中央,使中共中央机关化解了一次次风险和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