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动员西北苏区群众参军参战
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后,红军和中央机关人员由出发时的8.6万余人锐减至7000余人,兵力消耗巨大,急需补充兵源,发动群众参加红军成为迫在眉睫的重大任务。1935年12月8日,毛泽东、彭德怀、刘志丹联名发布《告陕甘苏区工农劳苦群众书》,指出:“同志们,现在斗争是万分紧张了!我们前方英雄红军最近打了大胜仗,消灭敌人四团。我们红军需要更加扩大,来消灭更大批的敌人。亲爱的同志们,我们要保护我们的土地、财产、父母、妻子,我们一定要牺牲一切,消灭敌人进攻,来保卫我们神圣的苏区!我们不应该贪恋家产快乐,我们一定要勇敢的当红军,到前方来和万恶敌人血战!同志们,我们或是胜利,或是灭族灭种,我们要彻底解放,唯一的出路纸(只)有当红军!亲爱的工农们,大家当红军,到前方来呵!”①瓦窑堡会议提出“猛烈扩大红军”的任务。会议期间,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毛泽东、副主席周恩来签发《关于四十天准备行动的计划》,提出“前线部队用极大努力扩红”、“后方完成五千人扩红计划(包括已送的)”的要求②。据此,中央红军在西北苏区政府和群众的配合下,开展了“扩红”运动。
西北根据地从各地的实际,采用动员制的办法,亦即用政治动员的方式,以革命战争的发展与胜利,以一切阶级斗争的发动与深入为号召,运用一切组织上的会议来进行经常的扩大红军工作,特别通过政治上的宣传与教育,宣传鼓励方式来发动工农群众的热情,鼓励群众当红军的勇气,使群众在政治上深刻认识当红军和扩大红军的意义,杜绝将“扩大红军”变成会议上的口号。
“扩红”的基本方式是大会号召、个别报名,党内动员,或动员赤卫队及少先队整排整连集体参军。同时规定,不许地富分子参军,强调自觉自愿和出身成分,年龄没有严格限制,也不注意照顾家庭劳动力多少与是否独子等问题。1936年,因扩军数量增多,其方式除一般动员外,着重于强调干部、党员带头参军,影响群众。并规定党、团员分配一定的任务,指定对象,个人负责动员,如果完不成任务,就自己去参军(当时有一个乡的团支部9个干部,因未完成任务,全部参加红军)由于部署周密、措施得当,许多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和苏维埃干部带头参军,父送子、妻送夫、兄弟相争参军的动人景象随处可见。以下是当时《红色中华》的几则报道:
“扩大红军的总动员截至昨日,有五个县完成了:秀延五百十二名(原定四百名)。延川三百七十名(原定三百名)。延长三百名(原定二百五十名)。清涧四百二十名(原定四百名)。望瑶堡(瓦窑堡)二百十九名(原定二百名)。其中以延川数第一:质量好,动员的方法好”。③
延川县“第二区第一乡铁卜河李存年虽高迈,但他慷慨的鼓动,他的儿子三人、孙子一人,完全自动参加红军,同时虽家境困苦也不要互济优待”④。
“延安县南区二乡炭家湾村,有张其之子,名唤顶门,年才十二岁,但他平日很有英武精神。他听着别人说当红军多么好,于是他立即坚决的要求参加红军。”⑤
“延安县东区四乡王秀珍同志听到这次党与政府要扩大红军,她就回家鼓动自己的男人当红军……把男人送到政府去,并且在群众大会中讲演,使到会的群众都兴奋起来了。”⑥
“(延川县)东区区委书记高成秀、区工会宣传部长赫子斌、区军事部长李健、区少队部队长钟营山、赤卫军营长高如美、营副杨兆祥等八人自告奋勇当红军”⑦。
1936年初,陕北省根据中央《关于猛烈扩大红军的指示》,接受上级下达的招收新兵7000名的任务,仅3个月时间就有9400人报名参军,超额2400名。富县不到一个月就招收1000多人参加红军,子长县玉家湾村一个月有七八十名青年参军。几个月中红军和地方武装就有近3万人,仅渡过黄河东征的正规军就有1.4万人。在此基础上,红一军团以第一、第十三团为基础,加上以陕北地方武装新建的第三团,重建了第一师,师长陈赓,政委杨成武;以陕北独立师第一、第二、第四团为基础,组建了红二十八军,军长刘志丹,政委宋任穷;以红军第一团和中宜、宜川、甘泉等县地方武装为基础,组建了红二十九军,军长萧劲光,政委朱理治。富县组建一个团编入红二十九军。这支武装力量后来与红二、四方面军会合,成为抗日的重要力量。
①中国共产党先驱领袖文库:《刘志丹文集》,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42—43页。
②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档案馆编:《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21—1949)》第12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第529页。
③1936年1月3日《红色中华》。
④1936年1月9日《红色中华》。
⑤1935年12月26日《红色中华》。
⑥1936年1月9日《红色中华》。
⑦1935年12月26日《红色中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