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建立和发展西北苏区群众团体
恢复和建立西北苏区工会组织 基于过去西北苏区工会组织尚未建立和健全的状况,1936年1月10日,中共中央作出《关于陕甘苏区工会工作的决定》,指出:工会是苏区“苏维埃政权最重要的群众柱石。乡村中的雇农与手工业工人,是共产党在乡村中唯一可靠的阶级群众,是共产党的路线在乡村中最重要的传达者,是城市无产阶级与乡村农民兄弟联合的最重要的桥梁”。为着在陕甘以及将来发展的苏区中,创立真正的群众工会,党的各级组织(省委、县委、区委以至支部)必须加强对工会工作的注意,选举有工作能力的同志去负责,在工会机关中建立党团,经常检查与帮助工会工作,训练工会干部,提拔工人干部到各个组织中去负责。在没有工会组织的地方及新苏区,应指定几个同志组织“工会组织委员会”专门负责建立工会。中央还提出,全总执行局和陕北省工会筹备处在2月20日召集全省工人代表大会,成立省工会及成立陕北各县各区工会;在工会工作中应打破关门主义;有计划的改善苏区工人生活状况;提高工人群众的阶级觉悟,提高工人群众参加革命战争、参加苏维埃和红军的积极性与热忱。①中央还提出工会工作的基本任务:一是“组织真正群众的阶级工会”;二是“努力改善工人群众的经济生活与文化生活”;三是“发动与引导广大的工人群众来积极参加苏维埃与红军建设”。②
根据中共中央指示精神,1935年11月,中共陕北省将陕北省工会筹备委员会改称陕北省总工会。1936年2月20日,陕北省总工会在瓦窑堡召开第一次工人代表大会,中共中央组织部和陕北省党、政领导人李维汉、郭洪涛、马明方等到会祝贺并讲话。邓振珣、高长久作工作报告,要求加强教育,巩固工会组织,努力生产,支援战争,改善工人生活福利条件。会议选举成立陕北省总工会,主席高长久,后主席改称委员长,李子厚任委员长。下辖横山、米西、吴堡、赤源、安定、延长、志丹、延安市等8个县(市)工会。新增了神府特区工会(先李世臣任主席,后杨万清任委员长)。
1935年11月陕甘省建立时,没有成立省级工会的领导机构,先在一些县建立工会组织。在陕西境内建立了3个县工会,即宜川、富县、肤施县工会。陕甘省治恢复后,于1937年1月成立陕甘省总工会,高长久任主任。1936年5月,陕甘宁省总工会成立,主任管瑞才。主任改称委员长后,旷坚任委员长兼组织部部长,秘书长惠安民,青工部部长惠丰,女工部部长白青山。先后下辖三边特区工会、定边中心县工会。
三边特区工会1936年10月成立,主席刘长胜。下辖定边县、安边工会和宁夏境内的盐池县工会;1937年5月三边特区工会撤销,定边中心县工会成立,主席马汉三。
建立健全共青团组织 1935年2月中共西北工委成立时,西北根据地没有建立统一的共青团领导机构,决定由共青团陕北特委领导团陕甘边区特委和整个西北苏区团的工作。共青团陕北特委书记慕纯农,专职委员崔田民,巡视员刘英勇、惠碧海、白耀明,秘书高朗山,组织部部长王月明,宣传部部长李铁轮(后为白治民),青年妇女部部长史秀云,儿童部部长黄静波。团陕北特委先后下辖团陕甘边区特委和20多个县(市)团委。团陕甘边区特委书记惠碧海,特派员李光亚,组织部部长白光。这些县(市)团委是:佳县、吴堡、米东、绥德、清涧、赤源、秀延、神木、子长、延川、延长、延水、延安、肤甘、安塞、红泉、米西、肤施、西靖边、赤安、宜川等县委和瓦窑堡市委。
11月,中共中央对西北根据地的共青团组织进行了改建。将共青团陕北特委改建为少共陕北省委员会,慕纯农、陈时夫、高朗山先后任书记,秘书长霍建德,王月明、白治民、张方海先后任组织部部长,高朗山、白志明先后任宣传部部长,史秀云、白茜、史翠峰先后任青年妇女部部长,刘英勇、鱼振东先后任少先队部部长,黄静波、袁呈祥先后任儿童局局长。后又将少共陕北省委改建为陕北省青年救国会,高朗山、白向银先后任陕北省青救会党团书记、主任,白志明任文化教育部部长,张方海、王治周先后任组织部部长,军体部部长鱼振东,张志明、白向争先后任儿童部部长。少共陕北省委和陕北省青救会先后下辖神府特区、东地区、关中特区、三边特区,以及佳县、米西、绥德、清涧、靖边、新城、横山、赤源、秀延、安定、子长、延川、延水、赤安、安塞、延安、瓦窑堡等县(市)少共县委和青救会。
同月,共青团陕甘边区特委改建为少共陕甘省委。白治民、揭俊勋、李光业先后任省委书记,刘宗焕、李阳山先后任秘书长,李光业、盛占英先后任组织部部长,揭俊勋、盛占美先后任宣传部部长,白凌云任青年妇女部部长,白光、韩国庆先后任少先队部部长,李富城任白区工作部部长,薛道信任儿童局书记。下辖关中特区和淳耀、赤水、永红、甘洛、肤施、红泉、宜川、富县的少共县委。1936年5月,陕甘省治撤销,少共陕甘省委亦随之撤销。12月陕甘省治恢复,少共陕甘省委员会于1937年1月再次成立,书记白向银,组织部部长王朗超,宣传部部长黄静波,少先队部部长王兴爱,儿童局书记袁呈祥。下辖少共关中特委和淳耀、赤水、永红、甘洛、肤施、红泉、宜川、富县委员会。
1936年5月,少共陕甘宁省委在红军西征中成立,主要任务是支援红军作战。省委书记白治民,秘书长刘进芳,组织部部长李光业,宣传部部长白成铭,少先队部部长韩国庆,青年妇女部部长白凌云,白区工作部部长薛道信,儿童局书记杨正禄。1937年4月,陕甘宁省青年救国会成立,李光业任党团书记、主任,白成铭任组织部部长。少共陕甘宁省委和陕甘宁省青救会,下辖三边特区、定边中心县和定边、安边、赤安的少共县委和青救会。
建立贫农团 1936年2月8日,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西北办事处发布《贫农团的组织与工作大纲》。该大纲规定:贫农团不是纯粹一个阶级的组织,农村工人必须参加贫农团,组织工人小组,在里面起积极领导作用;加入贫农团以自愿为原则,那种按户摊派人的方式是错误的;以乡为单位来组织贫农团,乡贫农团之下分小组,不需要省、县、区的系统组织;在土地问题解决后,贫农团的注意重心就应移到怎样去增加土地生产,发展农村经济,发展畜牧业,为改善自己的生活,充实革命战争物质供应而斗争。这些规定的贯彻执行,改变了过去贫农团一度代替政权组织作用的做法。
建立妇女组织 西北根据地县一级均建立妇女组织。1935年2月至9月,清涧、绥德、赤源、秀延、安定、延安、红泉、延川县先后建立妇女会。10月以后,新增肤施、延长和瓦窑堡市妇女会。11月以后,陕北省新增佳芦、榆林、延水、安定、赤安、安塞、延安市妇女会。陕甘省新增宜川、甘洛、富县妇女会。陕甘宁省新设赤安县妇女会。
①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档案馆编:《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21—1949)》第13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第3—6页。
②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档案馆编:《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21—1949)》第12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第470页。